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0页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6页 |
(一) 研究的背景 | 第11-15页 |
1. 培养小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途径 | 第11-12页 |
2. 培养小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是实施数学学科教学的必然选择 | 第12-14页 |
3. 培养小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 第14-15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二、数学元认知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 元认知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2. 数学元认知综述 | 第17-18页 |
3. 培养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的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0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数学元认知能力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7页 |
一、元认知的概念及其结构 | 第20-21页 |
1. 元认知的定义 | 第20页 |
2. 元认知的结构 | 第20-21页 |
二、数学元认知的概念及其结构 | 第21-25页 |
1. 数学元认知概念 | 第21-22页 |
2. 数学元认知的构成及其关系 | 第22-25页 |
三、元认知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 第25-27页 |
1. 元认知过程监控着学生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 | 第25页 |
2. 元认知水平制约着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 第25-26页 |
3. 元认知差异是形成思维品质差异的根本原因 | 第26页 |
4. 元认知训练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小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的现状调查 | 第27-32页 |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 第27-28页 |
1. 调查对象 | 第27-28页 |
2. 调查量表 | 第28页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1.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元认知的总体状况 | 第28-29页 |
2.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元认知的年级差异 | 第29页 |
3.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元认知的学校差异 | 第29-30页 |
三、分析与讨论 | 第30-31页 |
1. 小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的总体状况分析 | 第30页 |
2. 不同年级数学元认知的比较分析 | 第30-31页 |
3. 不同学校数学元认知的比较分析 | 第31页 |
四、结论与教育启示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教学策略 | 第32-51页 |
一、数学元认知知识的培养策略 | 第32-33页 |
1. 传授元认知主体知识 | 第32-33页 |
2. 传授元认知任务知识 | 第33页 |
3. 传授元认知策略知识 | 第33页 |
二、数学元认知体验的培养策略 | 第33-37页 |
(一) 培养学习兴趣 | 第33-35页 |
1. 热爱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 第33-34页 |
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第34-35页 |
3. 在探究中体验数学美 | 第35页 |
(二) 提高自我效能感 | 第35-37页 |
1. 言语暗示,提高自我认识 | 第35页 |
2. 分层练习,体验成功喜悦 | 第35-36页 |
3. 精心设计,体验解题乐趣 | 第36页 |
4. 善于提问,造成短时焦虑 | 第36页 |
5. 归因训练,正确认识自我 | 第36-37页 |
三、数学元认知监控的培养策略 | 第37-51页 |
(一) 学习活动前期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 | 第37页 |
(二) 学习活动中期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 | 第37-48页 |
1. 展示认知过程,注重学习策略 | 第38页 |
2. 运用“自我提问”,提供监控程序 | 第38-44页 |
3. 语言表露思维,实现自我监控 | 第44-45页 |
4. 渗透思想方法,培养迁移能力 | 第45-46页 |
5. 设计递进问题,提供训练材料 | 第46-47页 |
6. 多种形式训练,体验调控必要 | 第47页 |
7. 开展交互学习,增强调控信心 | 第47-48页 |
(三) 学习活动后期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 | 第48-51页 |
1. 创新作业批改方式 | 第48-49页 |
2. 坚持写“反思日记” | 第49-50页 |
3. 单元复习交流心得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 | 第51-61页 |
一、小学应用题教学的元认知特征 | 第51-52页 |
二、数学元认知在小学应用题解决中的作用 | 第52-54页 |
(一) 元认知知识对小学生应用题解决的统摄作用 | 第52-53页 |
(二) 元认知体验对小学生应用题解决的调节作用 | 第53页 |
(三) 元认知技术对小学生应用题解决的监控功能 | 第53-54页 |
三、小学生应用题解决中的元认知训练程序 | 第54-61页 |
(一) 小学生应用题元认知四步解题策略 | 第54页 |
(二) 策略的分步训练 | 第54-58页 |
1. “激活性策略”——读题策略训练 | 第54-57页 |
2. “构想性策略”——确定解题计划的训练 | 第57页 |
3. “实施性策略”——运用策略解题的训练 | 第57页 |
4. “改组性策略”——检验和反思训练 | 第57-58页 |
(三) 小学生应用题解决中的元认知训练案例 | 第58-61页 |
第六章 启示 | 第61-63页 |
一、教师转变观念,进行有意识培养 | 第61-62页 |
1.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 第61页 |
2. 确立明确的培养意识 | 第61页 |
3. 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 | 第61-62页 |
4. 致力于长期的训练 | 第62页 |
二、学校加强管理,保证训练严格执行 | 第62页 |
三、教育行政部门创造环境,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附录 | 第69-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