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普通生物学论文--保护生物学论文

气候变化压力下青藏高原系统保护规划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9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进展第15-24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第15-16页
     ·优先保护评价标准第16-17页
     ·保护目标确定第17-18页
     ·保护空缺分析理论(GAP 分析)第18-20页
     ·系统保护规划第20-24页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第24-26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6-29页
     ·研究方法及思路第26-28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28-29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第29-36页
   ·研究区概况第29-31页
     ·自然概况第30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30-31页
   ·生物多样性现状第31-34页
     ·生态系统多样性第31-32页
     ·物种多样性第32-34页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第34-35页
   ·自然保护区建设概况第35-36页
第三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分析第36-55页
   ·研究方法第36-43页
     ·空间数据处理第36-38页
     ·规划单元第38页
     ·生态系统和指示物种评价标准及保护目标第38-40页
     ·人类活动指数计算方法第40页
     ·不可替代性指数分析方法第40-42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性分析方法第42-43页
   ·结果与讨论第43-55页
     ·不可替代性指数分析第43-44页
     ·人类活动指数分析第44-46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划区第46-47页
     ·保护优先区概况第47-55页
第四章 自然保护区保护空缺分析第55-75页
   ·研究方法第55-58页
     ·自然保护区边界图层整理第55-56页
     ·自然保护区覆盖计算方法第56页
     ·优先区空缺分析和排序第56-57页
     ·保护贡献率计算方法第57-58页
     ·规划单元中物种存在种类记录第58页
   ·结果和讨论第58-75页
     ·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第58-60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保护空缺第60-63页
     ·陆地生态区的保护空缺第63-69页
     ·优先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空缺第69-73页
     ·指示物种的保护空缺分析第73-75页
第五章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地区珍稀物种分布的影响及保护空缺第75-85页
   ·研究方法第75-78页
   ·结果与分析第78-85页
     ·MaxEnt 模型模拟气候变化第78-80页
     ·物种变化第80-83页
     ·现有保护区的保护空缺分析第83-85页
第六章 青藏高原保护区管理评估第85-95页
   ·评估方法第86-88页
     ·评估资料来源第86-87页
     ·评估指标体系第87-88页
   ·评估结论第88-93页
     ·不同级别保护区管理水平比较第88-89页
     ·不同省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差异第89-90页
     ·不同优先区保护区管理有效性差异第90-91页
     ·保护区管理优先性分析第91-93页
   ·讨论第93-95页
第七章 生物多样性系统保护规划第95-100页
   ·保护优先区对比第95-96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建议第96-100页
     ·自然保护区和廊道建设建议第96-98页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建议第98-100页
第八章 结论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9页
附录第109-135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135-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海共和盆地荒漠化评价与景观动态研究
下一篇:淡水粪壳纲及无性型真菌系统学及人为干扰下的淡水真菌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