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电动客车参数匹配与性能仿真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3页 |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3-16页 |
·美国 | 第14页 |
·欧盟 | 第14-15页 |
·日本 | 第15页 |
·国内发展概况 | 第15-16页 |
·燃料电池电动客车的关键技术 | 第16-18页 |
·燃料电池系统 | 第16-17页 |
·电力驱动系统 | 第17页 |
·整车控制策略及能量流分配 | 第17-18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燃料电池电动客车的动力系统参数匹配 | 第19-35页 |
·燃料电池电动客车性能要求的确定 | 第19-20页 |
·燃料电池电动客车动力系统部件选型 | 第20-24页 |
·燃料电池电动客车驱动系统结构的选型 | 第20-21页 |
·辅助动力源的选型 | 第21-22页 |
·电机的选型 | 第22-23页 |
·燃料电池电动客车主要总成布置 | 第23-24页 |
·燃料电池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 | 第24-34页 |
·动力系统结构的确定 | 第24页 |
·电机参数的确定 | 第24-28页 |
·传动比的确定 | 第28-30页 |
·燃料电池参数的确定 | 第30-32页 |
·超级电容参数的确定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燃料电池电动客车整车及主要部件建模 | 第35-51页 |
·引言 | 第35页 |
·燃料电池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35-38页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结构 | 第35页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工作原理 | 第35-36页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36-38页 |
·电机及其控制器模型的建立 | 第38-42页 |
·电机及其控制器结构 | 第38页 |
·电机及其控制器工作原理 | 第38-39页 |
·电机模型的建立 | 第39-42页 |
·后轮驱动客车动力学模型及整车控制器模型的建立 | 第42-44页 |
·后轮驱动客车的动力学模型 | 第42-44页 |
·后轮驱动整车控制器的模型 | 第44页 |
·超级电容模型的建立 | 第44-46页 |
·超级电容的等效电路 | 第44-45页 |
·超级电容的模型 | 第45-46页 |
·控制策略分析及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46-50页 |
·控制策略分析 | 第46-49页 |
·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燃料电池电动客车的性能仿真与实验研究 | 第51-64页 |
·引言 | 第51页 |
·模型数据输入和仿真设置界面 | 第51-54页 |
·部件模型数据输入界面 | 第51-52页 |
·仿真路况设置界面 | 第52-53页 |
·仿真结果输出设置界面 | 第53-54页 |
·燃料电池电动客车整车性能仿真 | 第54-59页 |
·整车参数及仿真工况 | 第54-55页 |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55-58页 |
·整车动力性、经济性仿真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驱动电机的实验 | 第59-62页 |
·整车性能试验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燃料电池电动客车再生制动仿真研究 | 第64-75页 |
·引言 | 第64页 |
·再生制动理论分析 | 第64-71页 |
·整车制动力学分析 | 第65-66页 |
·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 | 第66-68页 |
·再生制动控制策略 | 第68-69页 |
·前后轮制动力分配策略说明 | 第69-71页 |
·再生制动模型的建立 | 第71-73页 |
·前后轮制动力分配模型的建立 | 第71-72页 |
·再生制动力确定模型的建立 | 第72页 |
·制动力控制模型的建立 | 第72-73页 |
·再生制动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6页 |
·全文总结 | 第75页 |
·研究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