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车体构造及设备论文--车辆设备论文

低地板轻轨车辅助逆变器并联研究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2页
1 引言第12-15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辅助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第13-14页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14-15页
2 现有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分析第15-22页
   ·集中控制方式第15-16页
   ·分散控制方式第16-18页
   ·主从控制方式第18-19页
   ·无互连线控制方式第19-21页
   ·小结第21-22页
3 辅助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第22-31页
   ·基本电路分析第22-23页
   ·系统整体描述第23-24页
   ·相位同步方式第24-26页
     ·同步脉冲产生方式第24-25页
     ·同步脉冲处理方式第25-26页
   ·幅值调节方式第26-27页
   ·环流控制方式第27-28页
   ·并联系统分析第28-30页
   ·小结第30-31页
4 单台辅助逆变器设计第31-61页
   ·技术指标第31页
   ·主电路设计第31-37页
     ·整体电路图第31-32页
     ·支撑电容选择第32页
     ·开关器件选择第32-33页
     ·滤波参数选择第33-37页
   ·控制电路设计第37-49页
     ·整体控制结构第37-38页
     ·电流、电压信号检测电路设计第38-41页
     ·温度检测电路设计第41-43页
     ·数字输入输出电路设计第43页
     ·IMP驱动脉冲输出电路设计第43-45页
     ·其他设计第45-49页
   ·软件设计第49-58页
     ·SPWM软件设计第49-53页
     ·软启动软件设计第53-54页
     ·PI控制软件设计第54-55页
     ·DSP整体软件设计第55-56页
     ·CPLD软件设计第56-57页
     ·保护策略第57-58页
   ·逆变器开环模型分析第58-60页
   ·小结第60-61页
5 辅助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实现第61-72页
   ·并联控制电路设计第61-64页
     ·同步脉冲输入输出电路设计第61-62页
     ·CAN通讯电路设计第62-64页
   ·并联控制软件设计第64-71页
     ·同步软件设计第64-66页
     ·CAN通讯软件设计第66-68页
     ·动态调压软件设计第68-70页
     ·并联控制时序及保护策略第70-71页
   ·小结第71-72页
6 仿真及实验结果第72-81页
   ·系统仿真分析第72-75页
     ·单台辅助逆变器仿真分析第72-73页
     ·两辅助逆变器并联系统仿真分析第73-75页
   ·实验结果第75-80页
     ·调试一般步骤第75页
     ·单台辅助逆变器实验结果第75-77页
     ·两辅助逆变器并联系统实验结果第77-80页
   ·小结第80-81页
7 结论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4页
附录第84-87页
作者简历第87-89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麦考酚吗乙酯对糖尿病大鼠足细胞相关蛋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安徽地区绝经后妇女细胞色素P450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及血脂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