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血清中葡萄糖的测定意义 | 第14-15页 |
·葡萄糖概述 | 第14-15页 |
·血清中葡萄糖的测定意义 | 第15页 |
·血清葡萄糖的测定方法 | 第15-20页 |
·氧化酶—偶联比色法 | 第16-17页 |
·微电流法 | 第17页 |
·氧速率法 | 第17-18页 |
·已糖激酶法 | 第18页 |
·邻甲苯胺法 | 第18-19页 |
·葡萄糖脱氢酶法 | 第19页 |
·气相色谱—同位素稀释/质谱法 | 第19-20页 |
·无损技术检测法 | 第20页 |
·血清中氢化可的松的测定意义 | 第20-23页 |
·氢化可的松概述 | 第20-21页 |
·血清中氢化可的松的测定意义 | 第21-23页 |
·血清中氢化可的松的测定方法 | 第23-26页 |
·放射免疫法 | 第23页 |
·酶分析法 | 第23-24页 |
·化学发光法 | 第24页 |
·荧光光度法 | 第24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24-25页 |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 | 第25-26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气相色谱—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测定血清葡萄糖 | 第28-48页 |
·仪器、试剂与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仪器 | 第28页 |
·血清样品 | 第28页 |
·试剂 | 第28-29页 |
·溶液配制及样品预处理 | 第29-30页 |
·标准溶液配制 | 第29页 |
·样品预处理 | 第29-30页 |
·实验条件选择 | 第30-42页 |
·蛋白沉淀试剂或除去装置的选择 | 第30-35页 |
·葡萄糖标记物稳定性考察 | 第35-36页 |
·血清蛋白沉淀离心条件选择 | 第36页 |
·衍生条件的选择 | 第36-40页 |
·色谱、质谱条件的优化 | 第40-42页 |
·测定与计算方法的选择 | 第42-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8页 |
·方法的线性范围 | 第43-44页 |
·检测限与定量限 | 第44页 |
·单点法测定葡萄糖浓度 | 第44-45页 |
·标准交叉测定实验 | 第45-46页 |
·方法验证 | 第46-48页 |
第三章 气相色谱—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测定血清葡萄糖的不确定度分析 | 第48-52页 |
·随机因素产生的不确定度 | 第48-49页 |
·非随机因素产生的不确定度 | 第49页 |
·重复测定产生的不确定度 | 第49页 |
·称量的不确定度 | 第49页 |
·葡萄糖标准物质纯度的不确定度 | 第49页 |
·不确定度一览表 | 第49-50页 |
·测定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 | 第50-51页 |
·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 | 第51页 |
·测量结果的表达 | 第51-52页 |
第四章 血清氢化可的松测定的国际比对——CCQM-P77a | 第52-63页 |
·仪器、试剂与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仪器 | 第52-53页 |
·比对血清样品 | 第53页 |
·试剂 | 第53页 |
·血清中氢化可的松的测定方法 | 第53-57页 |
·标准溶液配制 | 第53-54页 |
·流动相的配制 | 第54页 |
·其他溶液配制 | 第54页 |
·比对样品预处理 | 第54-55页 |
·色谱质谱条件 | 第55-56页 |
·测定及计算方法 | 第56-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3页 |
·测定结果与不确定度分析 | 第57-60页 |
·测量结果的表达 | 第60页 |
·各实验室比对结果 | 第60-6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作者和导师介绍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