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9-20页 |
|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20-21页 |
| 2 现有行人交通微观仿真模型综述 | 第21-31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移动效益模型 | 第21-23页 |
| ·元胞自动机模型 | 第23-27页 |
| ·社会力模型 | 第27-28页 |
| ·排队网络模型 | 第28页 |
| ·现有模型比较 | 第28-29页 |
| ·小结 | 第29-31页 |
| 3 行人交通技术特征与乘客集散规律 | 第31-41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行人交通行为技术特性 | 第31-36页 |
| ·行人宏观交通行为技术特性 | 第31-35页 |
| ·行人微观交通行为技术特性 | 第35-36页 |
| ·地铁车站环境内乘客集散行为规律 | 第36-40页 |
| ·地铁车站环境的特点 | 第36-37页 |
| ·地铁车站环境内乘客宏观集散行为特点 | 第37-38页 |
| ·地铁车站环境内乘客微观集散行为特点 | 第38-39页 |
| ·地铁车站环境内乘客集散行为其他规律 | 第39-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4 乘客集散模型研究 | 第41-65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车站设施环境的网格化 | 第41-43页 |
| ·乘客个体行为智能化 | 第43-64页 |
| ·乘客的智能主体描述 | 第43-45页 |
| ·启发式A*智能路径选择模型 | 第45-53页 |
| ·考虑乘客相互作用的局部移动规则 | 第53-60页 |
| ·乘客到达目的地判断 | 第60页 |
| ·乘客群体中个体移动决策的协调 | 第60-61页 |
| ·乘客集散理论模型的算法流程 | 第61-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5 MMPSim仿真程序设计及其在协调设计中的应用 | 第65-83页 |
| ·引言 | 第65页 |
| ·乘客集散系统仿真建模理论与方法 | 第65-70页 |
| ·计算机仿真 | 第66-67页 |
| ·离散仿真建模 | 第67-70页 |
| ·仿真程序设计 | 第70-74页 |
| ·程序开发运行环境 | 第70-71页 |
| ·MMPSim程序实体分析 | 第71-73页 |
| ·MMPSim程序逻辑构成 | 第73-74页 |
| ·仿真步骤 | 第74页 |
| ·MMPSim在设施协调设计中的应用 | 第74-82页 |
| ·MMPSim在站厅协调设计中的应用 | 第74-79页 |
| ·MMPSim在逃生平台协调设计中的应用 | 第79-82页 |
| ·小结 | 第82-83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3-87页 |
| ·本文研究成果及结论 | 第83-84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84-85页 |
| ·研究展望 | 第85-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 作者简历 | 第89-91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