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英文摘要 | 第3-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 ·概述 | 第7页 |
| ·国内外技术的发展历史 | 第7-9页 |
| ·国外应用方面 | 第7页 |
| ·国内应用方面 | 第7-8页 |
| ·标准规范方面 | 第8-9页 |
| ·电力负荷管理的意义 | 第9页 |
| ·同类产品及存在的问题 | 第9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9-11页 |
| 第二章 负荷管理终端的功能需求及相应算法 | 第11-19页 |
|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设计方案的技术背景 | 第11页 |
| ·负荷管理终端的功能要求 | 第11-12页 |
| ·负荷预测 | 第11-12页 |
| ·远程抄表 | 第12页 |
| ·控制功能 | 第12页 |
| ·用户侧管理功能 | 第12页 |
| ·防窃电功能 | 第12页 |
| ·交流采样算法 | 第12-15页 |
| ·影响测量精度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 第15-19页 |
| ·频率变化对测量精度影响及解决方法 | 第15-16页 |
| ·对精度的影响分析 | 第15-16页 |
| ·解决方法 | 第16页 |
| ·采样时间t 的不精确引起测量值跳动及解决 | 第16页 |
| ·引起测量值跳动的原因分析 | 第16页 |
| ·解决方法 | 第16页 |
| ·电流、电压采样时间不一致引起有功或无功测量误差及解决方法 | 第16-17页 |
| ·原因分析 | 第16页 |
| ·解决方法 | 第16-17页 |
| ·谐波影响测量精度及解决方法 | 第17-19页 |
| ·原因分析 | 第17-18页 |
| ·解决方法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负荷管理终端的硬件设计 | 第19-33页 |
| ·硬件总体结构 | 第19-20页 |
| ·终端总体结构 | 第19页 |
| ·交流采样板结构 | 第19-20页 |
| ·数据采集模块 | 第20页 |
|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的模块设计 | 第20-24页 |
| ·CPU 模块介绍 | 第20-21页 |
| ·AD73360 介绍 | 第21-24页 |
| ·应用电路 | 第24-25页 |
| ·系统电源电路 | 第25-28页 |
| ·LM2576 介绍 | 第25-26页 |
| ·LM2576 应用举例 | 第26-27页 |
| ·基本应用设计 | 第26-27页 |
| ·工作模式可控应用设计 | 第27页 |
| ·7805 介绍 | 第27-28页 |
| ·SPX1117 | 第28页 |
| ·系统复位电路 | 第28-30页 |
| ·系统时钟电路 | 第30页 |
| ·JTAG接口电路 | 第30页 |
| ·存储器电路 | 第30-31页 |
|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的防窃电设计 | 第31-33页 |
| ·打开计量箱门窃电 | 第31-32页 |
| ·修改表记参数窃电 | 第32页 |
| ·通过外部回路窃电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的软件设计 | 第33-43页 |
| ·软件总体设计 | 第33-35页 |
| ·软件设计的原则 | 第33页 |
| ·软件总体框架设计 | 第33-35页 |
| ·功能模块程序的设计和实现 | 第35-39页 |
| ·系统初始化程序 | 第35-37页 |
| ·A/D 中断程序 | 第37页 |
| ·其他模块程序 | 第37-39页 |
| ·软件编程中的一些技巧 | 第39-40页 |
| ·模拟量测量精度试验 | 第40-42页 |
| ·试验方法 | 第40-41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五章 系统安全性 | 第43-45页 |
| ·电磁兼容 EMC | 第43页 |
| ·电路设计防干扰的措施 | 第43页 |
| ·PCB 布线应注意的问题 | 第43-45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45-47页 |
| ·全文总结 | 第45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45页 |
| ·后续工作的展望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