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河流论文

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及其在香溪河流域的应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研究背景第11页
     ·研究意义第11-12页
   ·非点源污染概述第12-13页
     ·非点源污染概念第12页
     ·非点源污染特点及发生机理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20页
     ·国外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4-16页
     ·国内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6-17页
     ·非点源污染常用模型及评价第17-20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0-23页
第2章 GIS/RS 在分布式模型中的应用第23-40页
   ·数字高程模型第23-24页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河网提取第24-29页
     ·DEM 预处理第24-25页
     ·水流方向矩阵生成第25-26页
     ·水流累积矩阵第26页
     ·河网提取第26-27页
     ·分水线的确定和子流域划分第27-28页
     ·常用软件及其处理流程第28-29页
   ·流域离散化研究第29-37页
     ·流域离散化方法第29-30页
     ·计算单元拓扑关系算法研究第30-35页
     ·可并行汇流演算的河网分级算法研究第35-37页
   ·遥感在分布式模型中的应用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3章 综合模型的原理及模拟方法第40-74页
   ·综合模型概述第40-42页
   ·坡面水文过程及污染物淋洗数学物理描述第42-61页
     ·坡面单元的概化第42-44页
     ·植被冠层降雨截流模型第44-45页
     ·积雪融雪计算模型第45-46页
     ·蒸散发计算模型第46-47页
     ·饱和—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模型第47-50页
     ·坡面径流模型第50-51页
     ·坡面产输沙模型第51-56页
     ·坡面污染物淋洗模型第56-61页
   ·沟道汇流及污染物演进模型第61-73页
     ·沟道汇流模型第61-68页
     ·沟道泥沙侵蚀模型第68-69页
     ·沟道污染物输移模型第69-73页
   ·模型参数说明第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4章 综合计算平台开发第74-110页
   ·综合计算平台基本框架第74-76页
   ·数据处理模块第76-83页
     ·时间相关序列的时间插值第76-77页
     ·降雨数据空间插值第77-81页
     ·气温数据空间插值第81-83页
   ·GIS 模块第83-94页
     ·DEM 读取及参数提取第83-85页
     ·Shape 文件读取第85-88页
     ·图层管理第88-94页
   ·参数设置模块第94-99页
     ·文件组织管理第94-95页
     ·计算参数配置第95-98页
     ·沟道汇流计算参数配置第98-99页
   ·后台数据库模块第99-103页
     ·数据库连接第99-100页
     ·数据表结构第100-103页
   ·计算模型模块第103-109页
     ·坡面单元计算模块第103-106页
     ·扩散波汇流计算模块第106-107页
     ·动力波汇流计算模块第107-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第5章 综合模型基础资料制备第110-130页
   ·香溪河流域自然地理概况第110-113页
     ·流域位置第110-111页
     ·地质地貌第111页
     ·水文气象第111-112页
     ·土壤植被及生物资源第112页
     ·水土流失现状第112-113页
   ·流域经济和社会概况第113页
   ·流域空间数据第113-121页
     ·数字地形资料及子流域划分第113-116页
     ·土地利用方式资料第116-119页
     ·土壤类型资料第119-120页
     ·NDVI 和植被覆盖率资料第120-121页
   ·流域专题数据第121-125页
     ·土壤属性数据第121-124页
     ·气象资料数据第124-125页
   ·数据的时空展布第125-127页
     ·气象数据的时空展布第125-127页
     ·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的时空展布第127页
     ·植被相关数据的时空展布第127页
   ·香溪河污染源分析第127-130页
     ·主要污染源概况第127-129页
     ·现状水质评价第129-130页
第6章 综合模型在香溪河流域的应用第130-152页
   ·模型参数率定和验证第130-146页
     ·率定和验证的技术路线第130-131页
     ·径流参数率定及验证第131-135页
     ·泥沙参数率定及验证第135-139页
     ·污染物参数率定及验证第139-146页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146-148页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148-151页
     ·径流模拟结果第148页
     ·污染物模拟结果第148-151页
   ·本章小结第151-152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52-155页
   ·主要结论第152-153页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取得的进展第153-154页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154-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68页
致谢第168-16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69-170页

论文共1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跨国中小企业BCT公司的渠道构建研究
下一篇:论梁实秋早期的文学批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