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引言 | 第11-24页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水淹层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3-22页 |
·水淹过程中储层参数的变化 | 第13-15页 |
·水淹过程中储层测井响应特征 | 第15-17页 |
·水淹层水淹机理实验研究 | 第17-20页 |
·水淹层的识别方法 | 第20-22页 |
·主要完成的工作量 | 第22-23页 |
·主要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23-24页 |
2 龙虎泡油田萨尔图油藏地质特征 | 第24-29页 |
·地质特征 | 第24-25页 |
·构造特征 | 第24页 |
·沉积相和沉积微相 | 第24-25页 |
·储层特征 | 第25页 |
·油藏特征 | 第25-26页 |
·油藏压力和温度 | 第26页 |
·流体性质 | 第26页 |
·油水分布及油藏类型 | 第26页 |
·油田开发历程 | 第26-27页 |
·目前新加密井测井解释存在的难题 | 第27-29页 |
3.龙虎泡油田萨尔图油层水淹机理实验研究 | 第29-43页 |
·注淡水过程中混合液电阻率和储层电阻率变化理论研究 | 第29-33页 |
·注淡水过程中混合液电阻率变化规律理论计算 | 第30-31页 |
·注淡水过程中岩石电阻率变化规律理论计算 | 第31-32页 |
·实验结果 | 第32-33页 |
·水驱过程中储层参数的变化规律 | 第33-41页 |
·不同注入水条件下电阻率的变化规律 | 第34-36页 |
·原始油层的岩电参数确定方法 | 第36-37页 |
·不同注入水条件下岩电参数的变化 | 第37-39页 |
·电阻率与相对渗透率联测实验 | 第39-41页 |
·L10-J12密闭取心井岩心分析 | 第41-43页 |
4 龙虎泡油田萨尔图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 | 第43-50页 |
·油层测井响应特征 | 第44-46页 |
·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 | 第46-50页 |
5 龙虎泡萨尔图储层参数解释模型 | 第50-61页 |
·泥质含量 | 第50-51页 |
·粒度中值 | 第51页 |
·有效孔隙度 | 第51-53页 |
·渗透率 | 第53-54页 |
·含油饱和度 | 第54-59页 |
·原始含油饱和度 | 第55-56页 |
·剩余油饱和度 | 第56-58页 |
·残余油饱和度 | 第58-59页 |
·产水率 | 第59-61页 |
6 水淹层识别标准 | 第61-68页 |
·水淹层定性识别标准 | 第61-63页 |
·正常油层与中高水淹层识别标准 | 第61-62页 |
·低阻油层与中高水淹层识别标准 | 第62-63页 |
·水淹层半定量解释标准 | 第63-64页 |
·动态水淹层解释研究 | 第64-68页 |
7 应用效果评价 | 第68-74页 |
·2004年加密井测井评价 | 第68-72页 |
·未水淹井测井分析 | 第68-70页 |
·低含水井测井分析 | 第70-71页 |
·高含水井测井分析 | 第71-72页 |
·2007年新加密井测井评价 | 第72-73页 |
·新加密井解释结果分析 | 第72页 |
·利用新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 | 第72-73页 |
·水淹层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 第73-74页 |
8 结论和建议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建议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