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论文--晋(265~420年)论文

两晋时期地方行政运作探微--十六州制·封国·三窟之计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绪论第6-10页
 1.研究对象及其意义第6-7页
 2.已有相关成果第7-8页
 3.待解决之问题第8-9页
 4.本项研究之意义第9页
 5.本文基本架构第9-10页
上篇:制度篇第10-32页
 晋武帝时"十六州"制度考第10-21页
 西晋豫章国略考第21-32页
  1.西晋豫章国之基本始末及其统辖区域第21-26页
  2.西晋江州设置及其与豫章国之关系第26-27页
  3.新出土文献的佐证第27-30页
  4.结论及一些未解决的问题第30-32页
中篇:施政篇 再论晋武帝"藩屏"体系的构建历程第32-71页
 1.周制中的"十六"封国第34-43页
 2.爵制与封国之间的互动第43-50页
 3.如何看待咸宁三年的政策调整第50-62页
 4.太康平吴后的再调整及其政治意涵第62-71页
下篇:调适篇 东晋初基奠定与所谓"三窟"之计第71-90页
 1."三窟"之计形成过程中的江东因素第71-79页
 2.司马睿南渡后"三窟"之计的演变第79-86页
 3.小结第86-90页
结论第90-93页
西晋政治地理结构图第93-94页
附录一:《廿二史札记》八"建业有三城"条书后第94-100页
附录二:试解梁时竟陵、安陆之"边虏"问题第100-102页
参考书目第102-117页
后记第117-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宋代茶法的制定
下一篇:明清时期江西地区民间信仰的地域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