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1 前言 | 第10-18页 |
|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分布及发生规律 | 第10-11页 |
|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分布 | 第10页 |
|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症状表现 | 第10-11页 |
|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田间发生规律 | 第11页 |
| ·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T)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 | 第11-12页 |
|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致病机理 | 第12页 |
| ·番茄品种对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性研究 | 第12-13页 |
|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研究 | 第13页 |
|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生物防治研究 | 第13-14页 |
| ·植物内生细菌的研究概况 | 第14页 |
| ·植物内生细菌的生物防治研究 | 第14-16页 |
| ·植物内生细菌的生物防治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 ·植物内生细菌的生物防治作用机制 | 第15-16页 |
| ·植物内生细菌的内生定殖研究 | 第16-18页 |
| 2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的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18-3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8-27页 |
| ·培养基 | 第18页 |
| ·供试菌株 | 第18页 |
| ·供试植物 | 第18页 |
| ·病原菌分离纯化 | 第18页 |
| ·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 | 第18-19页 |
| ·病原菌的形态观察 | 第19-20页 |
| ·革兰氏染色 | 第19页 |
| ·鞭毛染色 | 第19-20页 |
| ·马铃薯腐败 | 第20页 |
| ·烟草过敏反应 | 第20页 |
| ·生理生化测定 | 第20-24页 |
| ·碳素化合物的利用和分解 | 第24页 |
| ·寄主范围测定 | 第24页 |
| ·供试材料 | 第24页 |
| ·试验方法 | 第24页 |
| ·16S rRNA基因鉴定 | 第24-25页 |
| ·细菌DNA制备 | 第25页 |
| ·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及DNA片段回收 | 第25页 |
| ·DNA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25页 |
| ·病原菌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25-27页 |
| ·供试菌株 | 第26页 |
| ·最低温度试验 | 第26页 |
| ·最高温度试验 | 第26页 |
| ·最适温度实验 | 第26页 |
| ·致死温度测定 | 第26页 |
| ·生长最适pH | 第26-27页 |
| ·细菌生长周期测定 | 第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5页 |
| ·病害症状 | 第27-28页 |
| ·病原菌分离 | 第28页 |
| ·病原菌致病性测定 | 第28页 |
| ·病原菌形态观察 | 第28-29页 |
| ·病原菌的生理生化性状 | 第29-30页 |
| ·病原菌对碳素化合物的利用和分解 | 第30页 |
| ·病原菌寄主范围测定 | 第30-31页 |
| ·病原菌16S rRNA基因鉴定 | 第31-33页 |
| ·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33-35页 |
| ·温度试验 | 第33-34页 |
| ·生长最适pH | 第34页 |
| ·细菌生长周期测定 | 第34-35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35-36页 |
| 3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内生生防菌研究 | 第36-4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 ·培养基 | 第36页 |
| ·供试植物 | 第36页 |
| ·供试病原菌 | 第36页 |
| ·内生细菌的分离筛选 | 第36页 |
| ·拮抗菌的筛选与拮抗能力的测定 | 第36-37页 |
|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拮抗菌株的鉴定 | 第37页 |
| ·常规鉴定 | 第37页 |
| ·16S rRNA基因鉴定 | 第37页 |
|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防治测定 | 第37-38页 |
| ·内生细菌在番茄体内的定殖研究 | 第38-39页 |
| ·抗利福平(Rif)突变菌株的筛选 | 第38页 |
| ·供试菌株的回收及鉴定 | 第38页 |
| ·供试菌株在室内盆栽番茄体内定殖动态测定 | 第38-3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6页 |
| ·拮抗病原菌的内生细菌筛选 | 第39-40页 |
| ·拮抗菌株的常规鉴定 | 第40-41页 |
| ·拮抗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41-43页 |
|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 | 第43-44页 |
| ·内生细菌在番茄体内的定殖研究 | 第44-46页 |
| ·抗Rif标记Fq7菌株在番茄体内的定殖分离结果 | 第44页 |
| ·抗Rif标记Fq7菌株的培养性状及对病原菌拮抗作用测定 | 第44-46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