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一、引言 | 第12-15页 |
(一) 研究的缘起 | 第12-14页 |
(二) 研究的目的 | 第14-15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5-28页 |
(一) 概念的界定 | 第15-17页 |
(二) 对已有教师素质研究的综述 | 第17-27页 |
(三) 对已有农村教师素质研究的分析 | 第27-28页 |
三、理论基础 | 第28-33页 |
(一) 职业理想 | 第28页 |
(二) 教育观念 | 第28-29页 |
(三) 学历水平和职称结构 | 第29页 |
(四) 知识水平 | 第29-32页 |
(五) 教师职业技能 | 第32-33页 |
四、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 第33-38页 |
(一) 研究的对象 | 第33-3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34-38页 |
五、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38-69页 |
(一) 教师的职业理想 | 第38-45页 |
(二) 教师的教育观念 | 第45-50页 |
(三) 教师的学历水平和职称结构 | 第50-57页 |
(四) 教师的知识水平 | 第57-63页 |
(五) 教师职业技能 | 第63-69页 |
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69-78页 |
(一) 农村教师在提高学历的同时,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限 | 第69-70页 |
(二) 教师学科专业性不强,“所学非所用”、“所教非所学”现象突出 | 第70-73页 |
(三) 大量代课教师的存在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而且还容易造成教师管理上的松散 | 第73页 |
(四) 农村教师参与培训和教研活动不足 | 第73-76页 |
(五) 农村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 | 第76-78页 |
七、结论及建议 | 第78-83页 |
(一) 结论 | 第78页 |
(二) 建议 | 第78-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附录 | 第87-104页 |
后记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