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9-24页 |
一、现代医学中慢性胃炎的概述 | 第9-10页 |
1. 分类 | 第9页 |
2. 临床症状 | 第9页 |
3. 诊断 | 第9-10页 |
4. 治疗 | 第10页 |
二、中医对慢性胃炎的认识 | 第10-13页 |
1. 病因 | 第10-11页 |
2. 病机 | 第11页 |
3. 辨证分型 | 第11-12页 |
4. 治疗原则 | 第12-13页 |
三、四逆散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 四逆散的组方原则 | 第13页 |
2. 四逆散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 第13-14页 |
四、疗效评价 | 第14-15页 |
五、生存质量的概况 | 第15-17页 |
六、脾胃疾病量表的概况 | 第17-22页 |
1. 国内外脾胃疾病量表概况 | 第17-19页 |
2. 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研究现况 | 第19-22页 |
七、展望 | 第22-24页 |
第二章 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反应度考核 | 第24-42页 |
一、目标和原则 | 第24页 |
二、研究步骤 | 第24-25页 |
三、确立目标人群 | 第25页 |
四、病例来源 | 第25页 |
五、研究对象 | 第25-26页 |
1. 诊断标准 | 第25-26页 |
·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 | 第25页 |
·中医肝胃不和的诊断标准 | 第25-26页 |
2. 患者纳入标准 | 第26页 |
3. 患者排除标准 | 第26页 |
六、干预措施及疗程 | 第26页 |
七、评价方法 | 第26页 |
八、质量的控制 | 第26页 |
九、统计与分析 | 第26-42页 |
1. 被调查人群一般情况构成比 | 第26-27页 |
2. 患者自我疗效评价情况 | 第27-28页 |
3. 标准效度 | 第28-32页 |
4. 反应度的考核 | 第32-39页 |
5. 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与患者自我疗效评价相关性分析 | 第39-42页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第42-48页 |
一、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研制的意义 | 第42页 |
二、标准效度 | 第42-44页 |
三、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的反应度考核 | 第44-45页 |
四、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与患者自我疗效评价的相关性分析 | 第45-46页 |
五、临床调查中的问题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附录 | 第54-63页 |
附录一 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修改版) | 第54-58页 |
附录二 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