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传统文化在中学政治课中的运用研究--中学政治课中古诗文的运用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第8-11页
  (一) 素质教育改革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第8页
  (二) 素质教育理念与当前中学政治课的矛盾第8-9页
  (三) 素质教育要求下的中学政治课第9-11页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三、课题研究现状及本文创新之处第12-13页
第二章 中学政治课中运用古诗文的积极意义第13-28页
 一、对学生的积极意义第13-18页
  (一) 人文精神第13-14页
  (二) 能力培养第14-16页
  (三) 应对高考第16-18页
 二、对政治教师的积极意义第18-24页
  (一) 对话古人,提高政治教师的修养第18-19页
  (二) 汲取教育智慧第19-21页
  (三) 提升政治教师的语言艺术第21-24页
   1. 让政治教师的语言更有吸引力第21-22页
   2. 让政治教师的语言更富情感性第22-23页
   3. 让政治教师的语言更能走向科研道路第23-24页
 三、对提升政治课功能的积极意义第24-28页
  (一) 巧用古诗文,更好地完成“智育”第24-25页
  (二) 挖掘古诗文,提升政治课的“美育”功能第25-26页
  (三) 运用古诗文,扩充中学政治课的“德育”资源第26-28页
第三章 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古诗文的具体运用第28-37页
 一、古诗文的特点第28页
 二、政治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要求第28-30页
  (一) 更新教学观念第28-29页
  (二) 改进教学方法第29-30页
  (三) 重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第30页
 三、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古诗文的方法及理论依据第30-34页
  (一) 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课堂导入第30-31页
  (二) 利用“学习迁移”,帮助学生理解疑难知识第31-33页
  (三) 画龙点睛,结束课堂第33-34页
 四、中学政治课中运用古诗文的原则第34-37页
  (一) 主体性原则第34-35页
  (二) 主导性原则第35-36页
  (三) 思想性原则第36页
  (四) 简要性原则第36-37页
结束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40-41页
致谢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UG的汽轮机叶片CAD/CAM系统开发研究
下一篇: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德育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