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棉病虫害论文

斜纹夜蛾在不同棉花品种上的种群动态及其与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5页
 1 文献综述第12-23页
   ·斜纹夜蛾的研究进展第12-16页
     ·斜纹夜蛾在棉田的发生为害特点第12-13页
     ·影响斜纹夜蛾在棉田大发生的因素第13-15页
       ·气候条件第13-14页
       ·抗虫棉的种植第14页
       ·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第14-15页
       ·世代重叠及农药施用不合理第15页
     ·斜纹夜蛾的防治第15-16页
     ·斜纹夜蛾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棉田为害近况第16页
   ·寄主植物对昆虫影响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第16-17页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昆虫的影响第17-18页
   ·昆虫种群生命表的研究进展第18-20页
   ·昆虫体内解毒酶活性研究进展第20-23页
 2 立题依据和目的意义第23-25页
   ·立题依据第23-24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4-25页
第二章 斜纹夜蛾行为习性的研究第25-3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5-27页
   ·供试虫源第25页
   ·供试棉花品种与种植第25页
   ·初孵幼虫取食趋性的观察第25页
   ·“H”型嗅觉仪测定不同棉花品种与棉花不同器官对斜纹夜蛾2 龄、3 龄幼虫行为的影响第25-26页
   ·成虫产卵趋性的观察第26-27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2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7-30页
   ·不同棉花品种对斜纹夜蛾幼虫行为的影响第27-30页
     ·斜纹夜蛾初孵幼虫取食趋性的观察第27-28页
     ·不同棉叶对斜纹夜蛾2 龄、3 龄幼虫行为的影响第28-29页
     ·不同嫩头对斜纹夜蛾2 龄、3 龄幼虫行为的影响第29-30页
   ·成虫在不同棉花品种间的产卵趋性第30页
 3 讨论第30-31页
第三章 不同品种棉花对斜纹夜蛾种群增长的影响第31-4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1-33页
   ·供试虫源第31页
   ·供试棉花品种第31页
   ·试验条件第31页
   ·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第31-32页
   ·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第32-33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3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3-41页
   ·斜纹夜蛾的实验种群第33-37页
     ·不同棉花品种上斜纹夜蛾的实验种群趋势指数分析第33-35页
     ·斜纹夜蛾实验种群的存活曲线第35-37页
   ·斜纹夜蛾的自然种群第37-41页
     ·不同棉花品种棉田斜纹夜蛾的自然种群趋势指数分析第37-38页
     ·影响斜纹夜蛾自然种群增长的作用因子分析第38-40页
     ·斜纹夜蛾的自然种群存活曲线第40-41页
 3 讨论第41-43页
第四章 取食不同品种棉花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营养指标的影响第43-4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3-45页
   ·供试虫源第43页
   ·供试棉花品种与种植第43页
   ·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观察第43-44页
   ·斜纹夜蛾幼虫营养指标的测定第44-45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4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5-47页
   ·不同品种棉花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第45-46页
     ·幼虫发育历期第45页
     ·幼虫存活率第45-46页
     ·蛹重第46页
   ·不同棉花品种对斜纹夜蛾幼虫的营养效应第46-47页
 3 讨论第47-49页
第五章 斜纹夜蛾体内解毒酶活性的测定第49-5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9-51页
   ·供试虫源第49页
   ·供试棉花品种与种植第49页
   ·供试试剂第49-50页
   ·解毒酶活力测定第50-51页
     ·酶液的提取第50页
     ·α-NA 羧酸酯酶活性测定第50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测定第50-51页
     ·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测定第51页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51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5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1-53页
   ·取食不同品种棉花后对斜纹夜蛾体内α-NA 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第51-52页
   ·取食不同品种棉花后对斜纹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影响第52-53页
   ·取食不同品种棉花后对斜纹夜蛾体内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53页
 3 讨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发表论文情况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喹唑啉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的筛选及Erlotinib抗肿瘤新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后殖民视阈下的赛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