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泻火养阴法治疗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词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性早熟的研究概况 | 第12-22页 |
一 现代医学研究 | 第12-16页 |
二 传统医学认识 | 第16-21页 |
三 存在问题 | 第21-22页 |
第二部分 研究思路 | 第22-25页 |
一 立项依据 | 第22页 |
二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2页 |
三 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5-37页 |
一 临床资料 | 第25-29页 |
1 病例选择标准 | 第25-26页 |
2 观察对象 | 第26-2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1 治疗方法 | 第29页 |
2 观察项目 | 第29-30页 |
3 疗效标准 | 第30页 |
4 统计方法 | 第30页 |
三 结果与结论 | 第30-37页 |
1 结果 | 第30-36页 |
2 结论 | 第36-37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37-45页 |
一 病理因素 | 第37-39页 |
1 痰浊 | 第37-38页 |
2 郁热 | 第38-39页 |
3 阴伤 | 第39页 |
二 病机过程 | 第39页 |
三 治疗原则与治法 | 第39-40页 |
1 治疗原则 | 第39页 |
2 具体治法 | 第39-40页 |
四 组方选药 | 第40-42页 |
1 药物功效 | 第40-41页 |
2 组方意义 | 第41-42页 |
五 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 | 第42-43页 |
六 抗早颗粒的临床经济学意义 | 第43-45页 |
1 疗效 | 第43页 |
2 起效时间 | 第43-44页 |
3 费用─效果关系 | 第44-45页 |
第五部分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