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本文的组织安排 | 第13-14页 |
·本人在课题中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系统集成设计 | 第15-34页 |
·航空发动机集成化设计的趋势和要求 | 第15-16页 |
·工作流技术概述 | 第16-26页 |
·基本概念 | 第16-19页 |
·工作流技术的发展和产品 | 第19-21页 |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21-22页 |
·工作流管理系统 | 第22-23页 |
·工作流参考模型 | 第23-25页 |
·工作流引擎 | 第25-26页 |
·系统集成概述 | 第26-30页 |
·集成概念 | 第26页 |
·系统集成概念 | 第26-27页 |
·系统集成的特点和分类 | 第27-29页 |
·系统集成技术 | 第29页 |
·系统集成的发展 | 第29-30页 |
·航空发动机集成化设计平台的要求 | 第30-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基于工作流的发动机稳定性集成设计辅助系统的分析 | 第34-52页 |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发动机稳定性集成设计辅助系统的提出 | 第34-35页 |
·发动机稳定性的工作流模式 | 第35-36页 |
·发动机稳定性工作流模型分析 | 第36-40页 |
·发动机稳定性方案阶段设计 | 第36-37页 |
·发动机稳定性技术阶段设计 | 第37-40页 |
·发动机稳定性集成设计辅助系统框架 | 第40-43页 |
·系统辅助模块 | 第43-45页 |
·系统辅助模块功能 | 第43-44页 |
·辅助模块数据结构 | 第44-45页 |
·发动机稳定性研制的方案阶段 | 第45-46页 |
·稳定性技术设计阶段 | 第46-49页 |
·评定阶段 | 第49-50页 |
·其它降稳因子裕度损失 | 第49页 |
·综合评估 | 第49-50页 |
·安全模块 | 第50页 |
·数据接口模块 | 第50-51页 |
·后置处理模块 | 第51页 |
·系统帮助模块 | 第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基于工作流的发动机稳定性集成设计辅助系统的实现 | 第52-70页 |
·发动机稳定性集成设计辅助系统的架构 | 第52-53页 |
·发动机稳定性集成设计辅助系统平台搭建 | 第53-58页 |
·数据库的选择 | 第53页 |
·三层结构原理 | 第53-57页 |
·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57-58页 |
·系统功能实现 | 第58-66页 |
·系统功能描述 | 第58-59页 |
·发动机稳定性集成设计辅助系统主界面、安全机制 | 第59-60页 |
·辅助功能 | 第60-61页 |
·方案设计阶段 | 第61-62页 |
·技术设计阶段 | 第62-66页 |
·试验评定阶段 | 第66页 |
·帮助文件 | 第66-67页 |
·算例 | 第67-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进一步工作 | 第70-72页 |
·论文总结 | 第70-71页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