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造纸工业论文--制浆工艺论文--制浆法论文

麦草甲酸法制浆脱木素化学及蒸煮历程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1.绪论第14-34页
   ·研究背景第14页
   ·用于制浆的主要有机溶剂以及制浆技术第14-15页
   ·甲酸制浆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5-27页
     ·木材原料甲酸制浆技术研究现状第16-17页
     ·草类原料的甲酸法制浆技术研究现状第17-21页
       ·Milox/Chempolis制浆法第17-19页
       ·Formcell(甲酸-乙酸-水)制浆法第19-20页
       ·NP制浆法(nature pulping)第20-21页
     ·甲酸蒸煮过程中的脱木素化学和碳水化合物降解化学研究进展第21-22页
     ·化学制浆脱木素历程以及动力学研究进展第22-27页
   ·脱木素化学机理研究现状第27-31页
     ·木素的分离以及分析手段第27-29页
     ·木素化学结构的研究第29-31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第31-34页
2.甲酸蒸煮过程中木素结构变化分析第34-70页
   ·原料与方法第34-38页
     ·原料的准备第34页
     ·磨木木素(MWL)的制备第34-36页
     ·木素的甲酸以及甲酸助剂处理第36页
       ·处理条件第36页
       ·处理过程第36页
     ·红外光谱(FTIR)的测定第36页
     ·紫外光谱分析第36页
     ·核磁共振(~1H-NMR)的测定第36-37页
       ·样品的乙酰化第36-37页
       ·核磁共振氢谱(~1H-NMR)测定条件第37页
       ·核磁共振碳谱(~(13)C-NMR)测定条件第37页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第37-38页
     ·凝胶滲透色谱(GPC)的测定第38页
     ·元素分析第38页
   ·结果与讨论第38-68页
     ·麦草木素结构特征分析第38-44页
       ·麦草木素的红外光谱分析第38-40页
       ·麦草木素的~1H-NMR分析第40-42页
       ·麦草木素的元素构成及不饱和度分析第42-43页
       ·麦草木素的分子量分布第43-44页
     ·甲酸蒸煮过程中木素结构变化第44-68页
       ·甲酸和甲酸-过氧化氢处理后木素的元素分析第44-46页
       ·甲酸处理后木素结构不饱和度分析第46-47页
       ·甲酸处理后木素的凝胶色谱分析第47-49页
       ·甲酸处理后木素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9-52页
       ·不同条件处理后木素的紫外光谱分析第52-53页
       ·甲酸处理后木素的~1H-NMR分析第53-59页
       ·甲酸处理后木素的~(13)C-NMR分析第59-63页
       ·甲酸处理过程中木素降解产物的GC/MS分析第63-65页
       ·木素甲酸-过氧化氢处理后降解产物的GC/MS分析第65-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3.甲酸法脱木素化学机理第70-80页
   ·甲酸以及过氧甲酸的解离方式及基团特征第70-71页
   ·甲酸处理过程中脱木素化学反应机理第71-79页
     ·甲酸与木素的反应机理第72-73页
     ·过氧甲酸与木素的反应机理第73-76页
     ·木素的缩合反应机理第76-79页
     ·木素的甲酰化反应机理第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4.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LCC)在甲酸蒸煮过程中稳定性以及新LCC的形成第80-108页
   ·材料及实验方法第80-87页
     ·原料的准备第80页
     ·麦草磨木木素(MWL)的制备第80页
     ·麦草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LCC)的制备第80-81页
     ·麦草磨木木素的甲酸处理以及产物分离第81-83页
       ·甲酸处理实验条件第81-82页
       ·甲酸处理第82-83页
       ·分离提纯第83页
     ·麦草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LCC)的甲酸处理以及产物的分离提纯第83页
       ·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LCC)的甲酸处理第83页
       ·处理后产物的分离提纯第83页
     ·不同蒸煮阶段溶出木素的提取第83-84页
     ·木糖与木素的甲酸蒸煮第84-85页
     ·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85页
     ·紫外光谱分析第85页
     ·核磁共振(~1H-NMR)分析第85页
     ·固体核磁共振碳谱(CP/MAS 13C-NMR)分析第85页
     ·甲酸蒸煮黑液、LCC、纸浆以及麦草粉中糖的气相色谱分析第85-87页
       ·水解第85-86页
       ·乙酰化(糖腈乙酰酯的制备)第86页
       ·气相色谱分析第86页
       ·数据处理第86-87页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第87页
   ·结果与讨论第87-106页
     ·LCC中总糖的气相色谱分析第87-88页
     ·甲酸处理前后LCC的红外光谱分析第88-90页
     ·LCC在甲酸处理前后的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第90-94页
     ·蒸煮过程中木素与碳水化合物的再结合第94-97页
       ·甲酸处理前后木糖的红外光谱第94页
       ·木糖+木素用甲酸处理后的红外光谱第94-97页
     ·甲酸蒸煮不同蒸煮阶段溶出木素的结构分析第97-104页
       ·甲酸蒸煮不同阶段溶出的木素红外光谱分析第97-101页
       ·不同阶段黑液木素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第101-104页
       ·不同蒸煮阶段黑液中木素紫外光谱分析第104页
     ·麦草原料、黑液固形物以及纸浆中糖成分变化第104-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5.甲酸蒸煮脱木素历程研究第108-134页
   ·材料与方法第108-111页
     ·原料第108页
     ·蒸煮设备第108页
     ·蒸煮药液配制第108页
     ·工艺条件第108-109页
     ·蒸煮过程第109页
     ·测定方法第109-111页
   ·结果与讨论第111-132页
     ·蒸煮过程的非时效性描述—Ross图第111-114页
       ·Ross图的绘制及制浆区域的确定第111页
       ·甲酸制浆过程的Ross图描述第111-112页
       ·甲酸蒸煮过程中木素及碳水化合物脱除情况分析第112-113页
       ·甲酸制浆与其他制浆方法的Ross图比较第113-114页
     ·甲酸制浆过程得率变化的时效性描述第114-116页
     ·木素和碳水化合物溶出阶段性分析第116-125页
       ·木素溶出的阶段性第116-120页
       ·碳水化合物溶出的阶段性第120-125页
     ·脱木素选择性分析第125-132页
       ·不同脱木素阶段脱木素选择性第126-128页
       ·不同蒸煮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脱木素选择性第128-132页
   ·本章小结第132-134页
6.甲酸蒸煮脱木素化学动力学、热力学和蒸煮过程传质模型第134-174页
   ·试验方法第134-135页
     ·原料第134页
     ·蒸煮设备第134页
     ·蒸煮药液配制第134页
     ·工艺条件第134页
     ·蒸煮过程第134页
     ·测定方法第134-135页
     ·其他第135页
   ·结果与讨论第135-172页
     ·脱木素动力学第135-149页
       ·蒸煮过程中浆中木素含量变化规律第135-138页
       ·脱木素反应级数的确定第138-142页
       ·脱木素反应速率常数的确定第142-147页
       ·脱木素活化能的确定第147-149页
     ·碳水化合物降解动力学第149-160页
       ·碳水化合物降解反应级数的确定第149-155页
       ·碳水化合物降解反应速率常数的确定第155-159页
       ·碳水化合物降解活化能的确定第159-160页
     ·关于速率常数及活化能的讨论第160-162页
     ·脱木素过程的热力学解释第162-165页
       ·脱木素热力学的一般解释第162-164页
       ·脱木素过程的热力学描述第164-165页
     ·蒸煮过程传质模型第165-172页
   ·本章小结第172-174页
7.结论第174-178页
   ·甲酸蒸煮过程中木素结构的化学变化第174-175页
   ·甲酸法脱木素化学反应第175页
   ·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LCC)在甲酸蒸煮过程中稳定性以及新的LCC的形成第175页
   ·不同蒸煮阶段所脱除的木素特征第175-176页
   ·木素脱除的阶段性第176页
   ·碳水化合物降解的阶段性第176-177页
   ·脱木素选择性第177页
   ·甲酸蒸煮脱木素化学动力学与热力学第177-178页
8.论文创新点第178-180页
9.附录1:过甲酸的生成条件以及稳定性研究第180-188页
   ·试验方法第180页
   ·结果与讨论第180-186页
     ·反应温度对活性氧含量的影响第180-182页
     ·甲酸浓度的影响第182-184页
     ·过氧化氢用量的影响第184-186页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186页
   ·结论第186-188页
10.附录2 实验用化学药品清单第188-189页
11.附录3 主要符号及缩写汇总表第189-192页
参考文献第192-200页
个人简介第200-202页
导师简介第202-204页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第204-206页
致谢第206页

论文共2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川东钻探公司竞争战略研究
下一篇:中国自治系统间关系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