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2 群众观理论的历史演进 | 第17-29页 |
·群众观理论的基本概念 | 第17-20页 |
·群众观理论的历史发展 | 第20-29页 |
·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观 | 第20-21页 |
·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观 | 第21-24页 |
·周恩来同志的群众观 | 第24-26页 |
·刘少奇同志的群众观 | 第26-27页 |
·邓小平同志的群众观 | 第27-29页 |
3 江泽民同志群众观形成的背景 | 第29-39页 |
·时代背景:世界局势的巨大变化促进新理论的形成 | 第29-31页 |
·历史依据:历史经验和共产党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 | 第31-35页 |
·现实需要:新时期反腐倡廉实践亟需新的理论指导 | 第35-37页 |
·理论渊源:唯物史观中群众思想是新理论产生的基础 | 第37-39页 |
4 江泽民同志群众观的内容 | 第39-56页 |
·群众观点中的新思想 | 第39-51页 |
·提出“以人民群众为本”的观点 | 第39-40页 |
·提出“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论断 | 第40-43页 |
·提出“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新思想 | 第43-44页 |
·创新和发展党的宗旨观 | 第44-46页 |
·创新和发展人民利益至上观 | 第46-49页 |
·创新和发展人民主体观 | 第49-51页 |
·群众路线的新认识 | 第51-53页 |
·群众方法的创新 | 第53-56页 |
·提出“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人民”的新要求 | 第53-54页 |
·提出“要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的新思路 | 第54-56页 |
5 正确认识和实践江泽民同志群众观 | 第56-64页 |
·江泽民同志群众观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 第56-60页 |
·江泽民同志群众观的历史地位 | 第56-58页 |
·树立和落实江泽民同志群众观的现实意义 | 第58-60页 |
·正确实践江泽民同志的群众观 | 第60-64页 |
·正确理解和把握江泽民同志群众观的内涵和实质 | 第60页 |
·实践江泽民同志群众观,推动党和政府工作上新台阶 | 第60-61页 |
·落实江泽民同志的群众观,努力做到“四个坚持” | 第61-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附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