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3页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7-8页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第8-12页
     ·国外研究动态第8-11页
     ·国内研究动态第11-12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第12-13页
第二章 信用风险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13-25页
   ·信用风险第13-16页
     ·信用风险的定义第13页
     ·信用风险的特征第13-14页
     ·信用风险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第14-16页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16-25页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产生第16-17页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第17-18页
     ·信用风险计量方法——“标准法”第18-20页
     ·信用风险计量方法——“内部评级法”第20-25页
第三章 我国银行业客户内部信用评级分析第25-41页
   ·四大国有及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信贷客户内部信用评级现状第25-33页
     ·中国建设银行信贷客户内部信用评级第25-29页
     ·中国银行信贷客户内部信用评级第29-30页
     ·中国农业银行信贷客户内部信用评级第30-31页
     ·中国工商银行信贷客户内部信用评级第31-33页
   ·四大国有及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信贷客户内部信用评级方法的比较分第33-35页
     ·总体特征第33页
     ·个体特征第33-34页
     ·综合评价第34-35页
   ·我国银行业的违约概率(PD)计算方法研究第35-41页
     ·我国银行业对违约概率(PD)计算方法的选择第36-37页
     ·银行贷款违约概率的计算第37-41页
第四章 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分类分析第41-58页
   ·四大国有及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分类现状第41-48页
     ·中国工商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分类第41-44页
     ·中国建设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分类第44-46页
     ·中国农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分类第46-47页
     ·中国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分类第47-48页
   ·四大国有及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分类评级方法的比较分析第48-50页
     ·总体特征第48页
     ·个体特征第48-49页
     ·综合评价第49-50页
   ·我国银行业的违约损失率(LGD)研究第50-58页
     ·IRB初级法的LGD测算第50-52页
     ·IRB高级法的LGD测算第52-54页
     ·LGD计量分析方法第54-55页
     ·LGD模型建设第55-58页
第五章 加强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第58-66页
   ·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第58-59页
   ·中国银行业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可行性第59-61页
   ·我国银行业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政策建议第61-66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郁达夫文学创作中的政治意识形态研究
下一篇:华能国际的并购动因、方式、财务绩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