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人机界面概述 | 第11-18页 |
| ·人机界面概念 | 第11-13页 |
| ·人机界面评价及其特点 | 第13页 |
| ·国内外人机界面评价研究概况 | 第13-18页 |
| ·论文的目的、意义和研究背景 | 第18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 第2章 人机界面评价理论与方法 | 第20-37页 |
| ·不确定性系统研究方法的比较 | 第20-28页 |
| ·灰色系统理论 | 第28-30页 |
| ·灰色系统的概念 | 第28-29页 |
| ·灰色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29-30页 |
| ·灰色聚类分析 | 第30-34页 |
| ·基于灰色聚类分析的人机界面主观评价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4-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3章 火电厂控制室显控元件评价指标 | 第37-57页 |
| ·显控系统人机界面评价因素 | 第37-38页 |
| ·显示器评价指标 | 第38-47页 |
| ·显示器客观评价指标 | 第39-42页 |
| ·显示器主观评价指标 | 第42-47页 |
| ·操纵器评价指标 | 第47-53页 |
| ·操纵器客观评价指标 | 第47-50页 |
| ·操纵器主观评价指标 | 第50-53页 |
| ·控制台评价指标 | 第53-56页 |
| ·控制台客观评价指标 | 第53-55页 |
| ·控制台主观评价指标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4章 火电厂控制室显控元件评价标准体系与权值 | 第57-65页 |
| ·客观评价标准的确定 | 第57-60页 |
| ·显示器客观评价标准 | 第57-60页 |
| ·操纵器客观评价标准 | 第60页 |
| ·控制台客观评价标准 | 第60页 |
| ·主观评价标准的确定 | 第60-61页 |
| ·人机界面各元件权值的算法 | 第61-64页 |
| ·层次分析法 | 第61-63页 |
| ·元件权值的确定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5章 火电厂显控系统人机界面三维建模 | 第65-75页 |
| ·UG简介 | 第65页 |
| ·控制室人机界面建模过程 | 第65-74页 |
| ·建模前的准备 | 第65-66页 |
| ·控制台与控制柜的建模 | 第66-67页 |
| ·操纵器的建模 | 第67-72页 |
| ·控制台与控制柜的装配 | 第72-74页 |
| ·#3机组的总装配 | 第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6章 烟台电厂#3发电机组控制室人机界面的评价实例 | 第75-102页 |
| ·人机界面评价环境的建立 | 第75-77页 |
| ·人机界面客观评价 | 第77-80页 |
| ·人机界面主观评价 | 第80-82页 |
| ·人机界面的综合评价 | 第82-83页 |
| ·评价结果的分析与优化改进建议 | 第83-85页 |
| ·优化改进方案 | 第85-101页 |
| ·控制台改进方案 | 第86-90页 |
| ·操纵器改进方案 | 第90-91页 |
| ·控制柜改进方案 | 第91-10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 结论 | 第102-10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3-10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9-110页 |
| 致谢 | 第110-111页 |
| 个人简历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