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 1 引言 | 第11-24页 |
| ·轮状病毒概述 | 第11-17页 |
| ·轮状病毒生物学特性 | 第11-12页 |
| ·RV的理化特性 | 第12-13页 |
| ·RV的培养特性 | 第13页 |
| ·RV血清群和血清型 | 第13-14页 |
| ·R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 第14-15页 |
| ·RV蛋白及其作用 | 第15-17页 |
| ·RV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 第17页 |
| ·病毒样颗粒概述 | 第17-22页 |
| ·VLPs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 ·VLPs在囊膜病毒出芽过程中的研究 | 第18-19页 |
| ·VLPs在免疫预防和疫苗开发中的应用 | 第19页 |
| ·作为免疫原 | 第19-20页 |
| ·作为治疗性疫苗 | 第20页 |
| ·VLPs疫苗 | 第20-21页 |
| ·血清学诊断 | 第21-22页 |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22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7页 |
| ·材料 | 第24-26页 |
| ·病毒与细胞 | 第24页 |
| ·质粒与菌种 | 第24页 |
| ·阳性血清、阴性血清 | 第24页 |
| ·引物 | 第24-25页 |
|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 第25-26页 |
|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37页 |
| ·引物 | 第26页 |
| ·RT-PCR | 第26-27页 |
| ·PCR扩增产物电泳 | 第27页 |
| ·目的片段回收纯化 | 第27-28页 |
| ·目的片段克隆 | 第28-29页 |
| ·序列测定与同源性比较 | 第29页 |
| ·重细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9-31页 |
| ·重组质粒Pb-VP2/4/6/7、重组Bacmid-VP2/4/6/7鉴定 | 第31-32页 |
| ·重组基因组序列测定 | 第32页 |
| ·纯化质粒与杆状病毒共转染 | 第32-33页 |
| ·重组杆状病毒的噬斑纯化、鉴定与增殖 | 第33-34页 |
| ·VP2/4/6/7在杆状病毒中表达产物的检测 | 第34-36页 |
| ·透射电镜观察VLP结构 | 第36-37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37-53页 |
| ·PRVVP2/4/6/7基因的PCR扩增与克隆 | 第37-45页 |
| ·RT-PCR结果 | 第37页 |
| ·重组克隆载体PCR鉴定 | 第37-38页 |
| ·阳性重组子序列测定及同源性比较 | 第38-45页 |
| ·重组质粒Pb-VP2/4/6/7酶切及pF-VP2/4/6/7PCR鉴定 | 第45-48页 |
| ·重组质粒Pb-VP2/4/6/7酶切鉴定 | 第45-46页 |
| ·重组Bacmid-VP2/4/6/7PCR鉴定 | 第46-47页 |
| ·重组质粒Pb-VP2/4/6/7、Bacmid-VP2/4/6/7纯化后浓度和纯度测定 | 第47-48页 |
| ·重组质粒转染sf9细胞 | 第48-49页 |
| ·重组质粒Pb-VP2/4/6/7转染sf9细胞 | 第48页 |
| ·重组Bacmid-VP2/4/6/7转染sf9细胞 | 第48-49页 |
| ·重组杆状病毒鉴定 | 第49页 |
| ·真核表达及表达产物的检测 | 第49-51页 |
| ·SDS-聚丙烯酰胺(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 | 第49-50页 |
| ·Westrenblot检测表达蛋白 | 第50-51页 |
| ·透射电镜观察VLP结构 | 第51-53页 |
| 4讨论 | 第53-57页 |
| ·PRV血清型及进化 | 第53页 |
| ·PRV JS毒株结构蛋白分子特性分析 | 第53-55页 |
| ·核衣壳蛋白VP2 | 第53-54页 |
| ·血凝素抗原VP4 | 第54页 |
| ·群抗原VP6 | 第54-55页 |
| ·中和抗原VP7 | 第55页 |
| ·目的蛋白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的真核表达 | 第55-56页 |
| ·VLP形成及其免疫 | 第56-57页 |
| 5 结论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附录 | 第64-71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