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第一章 空间形式理论概述及其对理解《红字》的指导意义 | 第11-18页 |
第一节 叙事学的空间转向 | 第11-13页 |
第二节 空间形式理论的内涵及价值 | 第13-16页 |
第三节 空间形式理论对理解《红字》的指导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红字》中物理空间的搭建及其意义 | 第18-29页 |
第一节 三位主人公各自独立的生活空间 | 第19-22页 |
第二节 三位主人公相见的空间及意义 | 第22-29页 |
第三章 《红字》结构空间的组织安排及其意义 | 第29-38页 |
第一节 时间因素的弱化和消解所彰显的空间特点 | 第29-34页 |
第二节 空间形式手法的运用 | 第34-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注释 | 第39-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