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安全治理与质量贸易条件--基于供应链的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非对称质量信息理论 | 第16-18页 |
·食品质量安全治理的市场方式和政府干预 | 第18-20页 |
·贸易条件与出口产品质量指数的研究 | 第20-21页 |
·研究思路与章节安排 | 第21-25页 |
第2章 食品质量安全治理基础 | 第25-46页 |
·食品安全基本内容和供应链治理的内涵 | 第25-28页 |
·逆向选择理论和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外部性 | 第28-31页 |
·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市场逆向选择的成因及对策 | 第29-30页 |
·外部性与政府干预 | 第30-31页 |
·监督悖论与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 | 第31-34页 |
·风险分析方法在食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应用 | 第34-37页 |
·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 第37-40页 |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 第37-39页 |
·荷兰的综合质量控制体系 | 第39-40页 |
·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 第40-42页 |
·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信息披露系统及其收入费用分析 | 第42-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3章 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控制与激励 | 第46-69页 |
·食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风险传播机制 | 第46-52页 |
·相关假设条件 | 第46-48页 |
·线型食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治理的多环节静态博弈 | 第48-49页 |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 第49-51页 |
·推论与政策建议 | 第51-52页 |
·质量差异化食品市场的伯川德均衡 | 第52-55页 |
·伯川德食品市场的质量信号传递 | 第55-61页 |
·生产成本有差异的竞争性市场 | 第56-57页 |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均衡 | 第57-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认证和采购价格对制造商质量努力的最优复合激励 | 第61-67页 |
·农产品分级认证在中国的推广 | 第61页 |
·零售商与制造商之间的斯坦克尔伯格均衡 | 第61-64页 |
·最优复合激励合同中的激励因素及其绩效分析 | 第64-66页 |
·政策建议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4章 出口食品质量安全治理与质量贸易条件 | 第69-79页 |
·中国在主要食品出口市场的贸易摩擦 | 第69-72页 |
·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 | 第69-70页 |
·欧盟食品质量安全新法规 | 第70-71页 |
·美国对中国水产品实施自动扣留 | 第71-72页 |
·质量贸易条件 | 第72-75页 |
·质量贸易条件的提高带来的影响 | 第75-77页 |
·需求抑制和贸易转移 | 第75-76页 |
·推动了第三方国际认证 | 第76页 |
·促进了出口国质量检验水平的改进 | 第76-77页 |
·政策建议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总结 | 第79-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