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2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8-12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来源 | 第8-9页 |
·研究汽车悬架K& C 特性的意义 | 第9-11页 |
·自主开发整车K& C 特性参数测试平台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汽车悬架K&C 特性的研究历史和发展现状 | 第12-20页 |
·操纵稳定性与悬架K& C 特性理论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 第12-15页 |
·汽车悬架K& C 特性数据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5-17页 |
·整车及悬架K& C 特性仿真技术的发展 | 第17-19页 |
·悬架K& C 特性在底盘开发中的作用 | 第19-20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悬架K&C 特性参数测试平台的开发与研究 | 第22-38页 |
·常规悬架K&C 特性参数测试平台的设计思想 | 第22-27页 |
·K&C 特性参数测试平台设计的动力学原理 | 第22-24页 |
·K&C 特性参数测试平台总体方案设计 | 第24-26页 |
·K&C 特性参数测试平台的功能设计 | 第26-27页 |
·悬架K&C 特性参数测试平台的开发 | 第27-36页 |
·悬架K& C 特性参数测试平台的总体布置 | 第27-29页 |
·车身固定系统的设计 | 第29页 |
·车轮悬架加载系统的设计 | 第29-32页 |
·车轮定位参数测试系统的设计 | 第32-35页 |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 第35页 |
·监控软件及控制系统的开发研究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整车悬架K&C 特性的试验研究 | 第38-57页 |
·基于JLU-I 型测试平台的K& C 特性参数试验规范 | 第38-42页 |
·整车悬架K& C 特性参数试验目的和试验对象 | 第38页 |
·整车悬架K& C 特性参数试验规范制定 | 第38-42页 |
·JLU-I 型K& C 测试平台测试数据的对标分析 | 第42-44页 |
·基于JLU-I 型测试平台的悬架K& C 特性参数的试验研究 | 第44-56页 |
·悬架K 特性参数试验研究 | 第44-49页 |
·悬架C 特性参数试验研究 | 第49-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悬架K&C 特性对操纵稳定性影响分析与仿真研究 | 第57-91页 |
·悬架K&C 特性参数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 第57-83页 |
·前束对操稳性能的影响 | 第57-68页 |
·外倾对操稳性能的影响 | 第68-72页 |
·轮距变化对操稳性能的影响 | 第72-77页 |
·主销内倾和主销偏移距对操稳性能的影响 | 第77-80页 |
·主销后倾和主销后倾拖距对操稳性能的影响 | 第80-83页 |
·CarSim 整车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第83-84页 |
·建立整车参数化模型的目的 | 第83页 |
·整车参数化模型所需的悬架K&C 参数 | 第83-84页 |
·悬架K&C 特性对整车稳态转向特性影响的仿真研究 | 第84-88页 |
·车轮前束对整车稳态转向特性影响的仿真分析 | 第86-87页 |
·外倾的K 特性对稳态转向特性影响的仿真分析 | 第87页 |
·轮距和主销后倾K 特性对稳态转向影响的仿真分析 | 第87-88页 |
·其他参数C 特性对稳态转向特性影响的仿真分析 | 第88页 |
·悬架K&C 特性对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敏感性分析 | 第88-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91-93页 |
附录A:符号参数表 | 第93-95页 |
附录B:车型2 稳态回转仿真试验部分结果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摘要 | 第101-104页 |
ABSTRACT | 第104-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