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度尺度变换的不确定性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 ·坡度及其重要性 | 第8页 |
| ·坡度衰减 | 第8-9页 |
| ·坡度变换 | 第9页 |
|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9-15页 |
| ·地形表达与坡度提取 | 第9-10页 |
| ·坡度与分辨率关系 | 第10页 |
| ·坡度变换方法 | 第10-11页 |
| ·坡度不确定性研究 | 第11-14页 |
| ·基于GIS/DEM提取的LS因子不确定性 | 第14-15页 |
| ·存在问题 | 第15页 |
| ·论文结构 | 第15-18页 |
| 第二章 数据基础与研究方法 | 第18-22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8-19页 |
|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基本思路 | 第18-19页 |
| ·研究区域和数据基础 | 第19-20页 |
|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技术路线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DEM类型对坡度的影响 | 第22-30页 |
| ·多要素构TIN方法 | 第22-24页 |
| ·建立TIN-DEM | 第22-23页 |
| ·TIN-DEM对坡度的影响 | 第23-24页 |
| ·Hutchinson算法 | 第24-25页 |
| ·建立Hc-DEM | 第24-25页 |
| ·Hc-DEM对坡度的影响 | 第2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 ·DEM的比较 | 第25-28页 |
| ·提取坡度的比较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坡度衰减与坡度变换 | 第30-50页 |
| ·DEM水平分辨率与坡度衰减 | 第30-33页 |
| ·坡度衰减 | 第30页 |
| ·特征分析 | 第30-33页 |
| ·坡度变换的原理与方法 | 第33-36页 |
| ·直方图变换原理 | 第33-34页 |
| ·坡度统计 | 第34-35页 |
| ·坡度的改正与变换的实现 | 第35-36页 |
| ·不同分辨率的坡度变换 | 第36-46页 |
| ·跨分辨率坡度变换 | 第36-42页 |
| ·相邻分辨率坡度变换 | 第42-46页 |
| ·不同范围的坡度变换 | 第46-49页 |
| ·变换方案 | 第46-47页 |
| ·坡度变换模型 | 第47-48页 |
| ·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坡度变换的不确定性分析 | 第50-60页 |
| ·分辨率引起的坡度变换不确定性 | 第50-55页 |
| ·坡度衰减引起的不确定性 | 第50-52页 |
| ·分辨率对坡度变换的影响 | 第52-55页 |
| ·DEM数据类型引起的不确定性 | 第55-56页 |
| ·变换范围引起的不确定性 | 第56页 |
| ·坡度变换的误差分析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 1. 主要结论 | 第60-61页 |
| 2. 问题与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