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8-20页 |
| 1.小麦赤霉病及抗性材料的筛选 | 第8-9页 |
| 2.从大赖草向小麦转移抗赤霉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9页 |
| 3.产生易位的方法 | 第9-13页 |
| ·采用部分同源配对控制体系(Ph-system)诱导易位 | 第10页 |
| ·利用杀配子基因诱发染色体易位 | 第10-12页 |
| ·利用组织培养诱导易位 | 第12页 |
| ·利用电离辐射诱发易位 | 第12-13页 |
| 4.导入到小麦背景中的外源染色体(片段)的鉴定 | 第13-19页 |
| ·染色体分带技术 | 第14页 |
| ·分子原位杂交技术 | 第14-15页 |
| ·双端二体测交分析 | 第15页 |
| ·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技术 | 第15-19页 |
| ·利用RFLP鉴定外源染色体 | 第16-17页 |
| ·利用RAPD鉴定小麦异染色体系 | 第17-18页 |
| ·利用SSR鉴定小麦异染色体系 | 第18-19页 |
| 5.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 第20-45页 |
| 1.材料与方法 | 第20-28页 |
| ·供试材料 | 第20页 |
| ·试验方法 | 第20-28页 |
| ·细胞学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 ·根尖细胞(RT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制片 | 第20-21页 |
|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制片 | 第21页 |
| ·染色体Giemsa C-分带 | 第21-23页 |
| ·DNA提取及纯化 | 第23-24页 |
| ·基因组DNA提取及纯化-SDS法 | 第23页 |
| ·质粒DNA的提取 | 第23-24页 |
| ·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 | 第24-27页 |
| ·探针标记-缺刻平移法 | 第24-25页 |
| ·杂交 | 第25页 |
| ·杂交后洗涤 | 第25-26页 |
| ·染色及镜检 | 第26-27页 |
| ·已杂交制片上探针洗脱 | 第27页 |
| ·SSR-PCR反应方法 | 第27页 |
| ·双端二体测交方法 | 第27页 |
| ·赤霉病抗性鉴定技术 | 第27-28页 |
| 2.结果与分析 | 第28-43页 |
| ·易位系3AS·Lr7S的鉴定 | 第28-33页 |
| ·易位系6BS·Lr7S的鉴定 | 第33-37页 |
| ·易位系5DS·Lr7L的鉴定 | 第37-41页 |
| ·小麦-大赖草纯合易位系的SSR鉴定 | 第41-42页 |
| ·赤霉病抗性鉴定 | 第42-43页 |
| 3.讨论 | 第43-45页 |
| 全文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