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 ·研究目的及内容和资料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降水特征和云团演变过程分析 | 第16-18页 |
| ·低纬高原地区暴雨概述 | 第16页 |
| ·低纬高原地区“03616”大暴雨雨情及降水特征分析 | 第16-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模拟方案设计和模拟效果检验 | 第18-21页 |
| ·模式与资料简介 | 第18页 |
| ·模拟方案设计 | 第18-19页 |
| ·模拟效果检验 | 第19-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四章 低纬高原 M_βCSs 生成的大尺度背景场分析及致雨云团识别 | 第21-26页 |
| ·大尺度环流形势分析 | 第21页 |
| ·影响系统和水汽源地分析 | 第21-22页 |
| ·高低空急流与南亚高压的作用 | 第22-24页 |
| ·副热带高压、孟加拉湾风暴和南海台风的共同作用 | 第24页 |
| ·致雨云团的卫星云图分析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五章 M_βCSs 的三维结构分析 | 第26-34页 |
| ·水平流场分析 | 第26-27页 |
| ·M_βCSs 垂直环流及云水、θ_e 场和模拟雷达回波垂直结构演变分析 | 第27-28页 |
| ·涡度、散度、相对湿度场的水平、垂直结构及演变分析 | 第28-30页 |
| ·低层涡度、散度、相对湿度场的水平结构 | 第28-29页 |
| ·涡度、散度、相对湿度场的垂直结构 | 第29-30页 |
| ·M_βCSs 的温度场结构分析 | 第30-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六章 M_βCSs 的成因分析 | 第34-40页 |
| ·重力波的产生与传播对 M_βCSs 的作用 | 第34-36页 |
| ·冷暖平流的配置 | 第36-37页 |
| ·对流不稳定机制 | 第37-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七章 相近纬度的华南地区暴雨 M_βCSs 的对比 | 第40-46页 |
| ·华南“05.6”暴雨雨情及降水特征分析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识别 | 第40-42页 |
| ·模拟方案设计和模拟效果检验 | 第42页 |
| ·利于 M_βCSs 生成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水汽源地分析 | 第42-43页 |
| ·M_βCSs 垂直结构的对比分析 | 第43-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八章 地形敏感性试验 | 第46-50页 |
| ·降水和垂直结构分析 | 第46-47页 |
| ·重力波分析 | 第47-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九章 总结和讨论 | 第50-53页 |
| ·主要结论 | 第50-52页 |
| ·讨论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论文附图 | 第58-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