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冬季气温的集合典型相关分析和预测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第2章 方法和资料 | 第14-21页 |
| ·资料 | 第14页 |
| ·方法 | 第14-21页 |
| ·单因子场典型相关分析预报方法 | 第14-20页 |
| ·集合预报方法 | 第20-21页 |
| 第3章 预报对象及预报因子的变率特征 | 第21-29页 |
| ·预报对象的变率特征 | 第21-24页 |
| ·预报因子的变率特征 | 第24-29页 |
| ·欧亚大陆夏季地面温度 | 第24-25页 |
| ·北半球夏季 500hPa 高度 | 第25-26页 |
| ·热带印度洋夏季 SST | 第26-27页 |
| ·北太平洋夏季 SST | 第27-29页 |
| 第4章 预报试验 | 第29-38页 |
| ·预报模式的建立 | 第29页 |
| ·单因子预报的技巧分析 | 第29-35页 |
| ·时间相关系数的空间分布 | 第29-32页 |
| ·空间相关系数的时间变化 | 第32-35页 |
| ·集合预报的技巧分析 | 第35-38页 |
| ·时间相关系数的空间分布 | 第35-36页 |
| ·空间相关系数的时间变化 | 第36-38页 |
| 第5章 预报技巧来源 | 第38-48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欧亚大陆夏季地面温度为因子 | 第38-41页 |
| ·北半球夏季 500hPa 高度为因子 | 第41-43页 |
| ·热带印度洋夏季 SST 为因子 | 第43-45页 |
| ·北太平洋夏季 SST 为因子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6章 独立样本检验 | 第48-53页 |
| ·前言 | 第48页 |
| ·单因子预报 | 第48-51页 |
| ·集合预报 | 第51-53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