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现主义之争看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艺术形式观念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6页 |
一、“形式”概念溯源 | 第9-11页 |
二、现实主义艺术、现代主义艺术 | 第11-14页 |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 | 第14页 |
四、表现主义之争的历史背景、争论起源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卢卡契的现实主义理论 | 第16-29页 |
第一节 卢卡契现实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 第16-19页 |
第二节 卢卡契的现实主义理论 | 第19-24页 |
第三节 卢卡契对现代艺术的批判 | 第24-25页 |
第四节 布洛赫与卢卡契的争论 | 第25-29页 |
第二章 布莱希特现实主义理论 | 第29-36页 |
第一节 布莱希特的“叙事剧”理论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布莱希特的“间离方法” | 第30-32页 |
第三节 布莱希特的现实主义理论 | 第32-33页 |
第四节 布莱希特和卢卡契的争论 | 第33-36页 |
第三章 本雅明艺术理论 | 第36-43页 |
第一节 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 | 第36-38页 |
第二节 寓言是艺术在现时代可能存在的方式 | 第38-40页 |
第三节 机械复制的艺术 | 第40-41页 |
第四节 本雅明对卢卡契现实主义理论的反叛 | 第41-43页 |
第四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艺术形式观念 | 第43-49页 |
第一节 书斋里的骑士 | 第43-44页 |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强调艺术的主体性特征 | 第44页 |
第三节 形式成为批判现实的具体承担者 | 第44-46页 |
第四节 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标准 | 第46-47页 |
第五节 对后世的影响 | 第47-49页 |
总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