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罢工权简介 | 第10-15页 |
第一节 罢工权的起源和性质 | 第10-13页 |
一、罢工权的概念 | 第10-11页 |
二、从社会学角度看罢工权的起源 | 第11-12页 |
三、对罢工起因的深层分析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罢工的分类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罢工权立法的必要性 | 第15-28页 |
第一节 从国际人权的角度分析 | 第15-18页 |
一、人权概念分析 | 第15页 |
二、罢工权所体现的人权内容 | 第15-18页 |
第二节 从社会法的角度分析 | 第18-20页 |
第三节 从公民权利的角度分析 | 第20-22页 |
第四节 从法律价值的角度分析 | 第22-24页 |
一、公正价值 | 第22-23页 |
二、秩序价值 | 第23-24页 |
第五节 世界各国的罢工权立法状况 | 第24-28页 |
一、历史演变 | 第24-25页 |
二、国际立法上的发展状况 | 第25-26页 |
三、各国立法发展状况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现代全球化背景下罢工权立法所面对的新问题 | 第28-35页 |
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劳动关系的新变化 | 第28-31页 |
一、跨国公司成为全球经济化的主要载体,占据强势地位 | 第29-30页 |
二、发展中国家在劳工权上主要面临的困境 | 第30页 |
三、工会地位的下降和作用的弱化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政府和社会方面的新问题 | 第31-33页 |
一、国家政府对罢工的干预、抵制以及职能缺位 | 第31-32页 |
二、工会管理存在的漏洞 | 第32页 |
三、社会力量的缺失 | 第32-33页 |
第三节 罢工的负面影响和必要限制 | 第33-34页 |
第四节 具体应用和操作实施上的困境 | 第34-35页 |
第四章 规范健全罢工权制度的立法对策 | 第35-47页 |
第一节 对劳动关系中的各方进行合理法律规范 | 第35-38页 |
一、立法承认罢工权,定位须准确 | 第35页 |
二、约束资方行为,增强其社会责任 | 第35-36页 |
三、提高工会地位,加强工会职能管理 | 第36-37页 |
四、增强劳工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滥用罢工权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各国政府改革机制,提升对罢工权利的认可和支持 | 第38-42页 |
一、立法承认并认可支持罢工权 | 第38-39页 |
二、确立相关一系列保护机制 | 第39-40页 |
三、根据各国实情,正确适当地规范罢工权 | 第40-42页 |
第三节 立法规范罢工权,增加必要限制措施 | 第42-44页 |
一、罢工主体的限制 | 第42页 |
二、限定罢工目的 | 第42-43页 |
三、严格规定罢工程序 | 第43页 |
四、罢工中的行为限制 | 第43-44页 |
五、注意与其他类似罢工的不同行为相区分 | 第44页 |
第四节 尽快建立和完善罢工制度的具体执行机制与相关配套措施 | 第44-47页 |
一、及时通知制度 | 第44-45页 |
二、罢工之前的“冷却期” | 第45页 |
三、建立和平纠察制度 | 第45-46页 |
四、设置法院禁令 | 第46页 |
五、鼓励集体谈判制度等和缓形式的普遍开展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