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1章 绪言 | 第14-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20页 |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2章 温州城市交通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 | 第21-39页 |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第21-25页 |
·城市产业布局和用地形态 | 第23-24页 |
·人口及就业 | 第24-25页 |
·温州城市交通系统现状与问题 | 第25-35页 |
·城市土地利用 | 第26-27页 |
·对外交通 | 第27-28页 |
·都市区交通联系 | 第28页 |
·道路网络和功能级配 | 第28-29页 |
·机动车发展 | 第29-30页 |
·交通出行及运行特征 | 第30-32页 |
·公共交通 | 第32-33页 |
·静态交通 | 第33-34页 |
·道路交通管理 | 第34-35页 |
·城市交通政策 | 第35页 |
·温州城市交通发展趋势 | 第35-39页 |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特征 | 第35-36页 |
·城市规划目标及城市发展进程 | 第36-37页 |
·城市交通发展趋势 | 第37-39页 |
第3章 温州城市交通问题的原因和政策目标 | 第39-54页 |
·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共性原因 | 第39-43页 |
·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是基础性原因 | 第39-40页 |
·道路资源稀缺和理性经济人的需求矛盾是根本原因 | 第40-43页 |
·温州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个性原因 | 第43-49页 |
·市民炫耀性消费心理强化了轿车消费 | 第43-45页 |
·小汽车增长迅猛、道路容量严重落后 | 第45-46页 |
·交通需求从“量”到“质”的改变 | 第46-47页 |
·混合交通严重 | 第47-48页 |
·缺乏有针对性的整体交通发展战略 | 第48-49页 |
·温州城市交通管理的政策目标 | 第49-50页 |
·温州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引入 | 第50-54页 |
第4章 国内外交通管理的研究和经验借鉴 | 第54-73页 |
·交通管理理论的基础性研究 | 第54-57页 |
·交通工程 | 第54-55页 |
·城市交通规划 | 第55页 |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55-56页 |
·公交优先政策 | 第56-57页 |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 | 第57页 |
·交通需求管理(TDM)研究 | 第57-73页 |
·交通需求管理的涵义 | 第57-58页 |
·交通需求管理研究和应用现状 | 第58-60页 |
·TDM的基本理论分析 | 第60-66页 |
·TDM操作机理分析 | 第66-67页 |
·TDM的实施 | 第67-70页 |
·TDM的政策框架 | 第70-73页 |
第5章 温州市运用交通需求管理的主要措施 | 第73-100页 |
·突出优化城市空间和土地使用 | 第73-76页 |
·温州市城市空间发展的优化模式 | 第74页 |
·温州市城市功能分区及定位 | 第74-75页 |
·严格控制土地使用功能和开发强度 | 第75-76页 |
·准确选择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 第76-79页 |
·着力改善城市交通出行结构 | 第79-92页 |
·大力推行公交优先 | 第80-86页 |
·适度调控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 | 第86-90页 |
·完善步行、自行车系统,逐步淘汰摩托交通 | 第90-91页 |
·改善温州城市交通出行结构归纳 | 第91-92页 |
·重视静态交通问题的化解 | 第92-94页 |
·综合运用工程、科技等手段合理组织交通 | 第94-98页 |
·实施交通流量均分,做好道路组织管理 | 第94-95页 |
·深入“交通连续”的研究,做好综合协调工作 | 第95-96页 |
·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ITS),提升TDM科技含量 | 第96-98页 |
·建立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模式 | 第98-100页 |
·让社会各阶层民主参与决策 | 第98-99页 |
·加强宣传,引导建立环境及资源合理利用的需求模式 | 第99-10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3页 |
·结论 | 第100-102页 |
·展望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6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