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言 | 第13-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法国城市规划改革背景 | 第13-14页 |
·城市规划改革的目标 | 第14-15页 |
·法国城市规划改革 | 第15-16页 |
·研究主题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资料调查与论述方法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法国规划改革背景及方向 | 第20-47页 |
第一节 法国规划改革前的经济、政治、杜会背景 | 第20-29页 |
·-1983地方分权改革前 | 第20-25页 |
·至上而下的政治-经济改革对城市发展及规划领域的影响 | 第20-22页 |
·至下而上的人之社会活动对城市发展及规划的影响 | 第22-25页 |
·-1999地方分权改革后的过渡时期 | 第25-28页 |
·法国的地方分权改革简述 | 第25-26页 |
·地方分权改革给城市公共政策领域带来的影响 | 第26-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制度创新及先进思湘对规划改革理念的影晌 | 第29-47页 |
·行政体制优化:共同决策平台的开创与建设 | 第30-34页 |
·行政体制优化的意义和目标 | 第30页 |
·行政体制优化的措施 | 第30-33页 |
·行政体制优化对规划改革的积极推动作用 | 第33-34页 |
·价值观念转变: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成熟完善 | 第34-38页 |
·可持续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的形成与发展 | 第34-35页 |
·可持续理念在法国的发展情况 | 第35-36页 |
·可持续发展观对重树规划理念的影响 | 第36-38页 |
·民主意识的转变:公共参与范围及内容的扩大 | 第38-41页 |
·参与性民主思潮在世界范围的影响 | 第38页 |
·参与程序在法国公共政策领域的确立与发展 | 第38-40页 |
·民主意识提高对转变公共决策方式的要求 | 第40-41页 |
·规划理论及技术发展:公交发展引导开发模式 | 第41-42页 |
·明确交通发展的导向性作用 | 第41-42页 |
·新思维方法的有效应用对规划组织方式的要求 | 第42页 |
·小结:改革的多目标整合 | 第42-47页 |
·共同体是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度基础 | 第44-45页 |
·共同体制度的本质缺陷 | 第45页 |
·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保障机制 | 第45-47页 |
第三章 以SCOT为核心的城市规划改革 | 第47-90页 |
第一节 SCOT的基本原则和根本目标 | 第48-49页 |
·SCOT的指导原则 | 第48页 |
·SCOT的编制内容 | 第48-49页 |
第二节 SCOT编制组织过程 | 第49-63页 |
·SCOT的编制程序 | 第49-51页 |
·编制具体工作内容 | 第51-63页 |
·SCOT的立项 | 第51-57页 |
·规划研究编制和审批 | 第57-61页 |
·规划后续阶段 | 第61-63页 |
第三节 规划过程中的权资“制约-协助"关系 | 第63-72页 |
·规划参与方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 第63-69页 |
·SCOT编制的主要推动者:各城镇议员代表与科学技术人员 | 第63-65页 |
·规划编制的协助者:联合人(公共权力机关或非政府组织) | 第65-67页 |
·民主决策的必要参与者:公众 | 第67-69页 |
·小结 | 第69-72页 |
第四节 以“项目”为核心的规划工作内容与方法 | 第72-85页 |
·以"项目"为核心的规划工作内容与方法 | 第72-79页 |
·规划是围绕"项目"展开的决策过程 | 第73-74页 |
·"可持续"理念引导下的项目内容确定过程 | 第74-79页 |
·以"项目"为核心的多方行为过程解析 | 第79-84页 |
·交往行为理论 | 第79-82页 |
·以"项目"为核心并由交往行为组织贯穿的规划决策过程 | 第82-84页 |
·小结 | 第84-85页 |
第五节 改革要素框架提炼及其作用总结 | 第85-90页 |
·SRU法颁布的规划改革措施 | 第85-88页 |
·规划权力分配及新约束机制 | 第85-86页 |
·注重全方位整合的规划决策模式 | 第86页 |
·以"兼容性"为原则的规划政策体系 | 第86-87页 |
·以规划"后续"代替单纯的规划"实施" | 第87-88页 |
·小结:四方面对加强公共政策干预效力的联合作用 | 第88-90页 |
·上游的规划编制阶段 | 第88-89页 |
·下游的规划后续阶段 | 第89-90页 |
第四章 SCOT的实际运行情况——以萨瓦都市区为例 | 第90-117页 |
第一节 规划上游的编制阶段 | 第90-111页 |
·地域发展背景概述 | 第90-94页 |
·地理—交通优势:欧洲铁路交汇处 | 第90-91页 |
·地理—环境优势:极具吸引力的人居环境 | 第91页 |
·经济与工业发展优势 | 第91-92页 |
·人口状况 | 第92-94页 |
·加强政策干预的上游阶段:"地域协调发展纲要"编制过程 | 第94-110页 |
·辨析现象与问题:地域总体轮廓的把握 | 第94-99页 |
·提炼关键问题:政策研究方向的确定 | 第99-101页 |
·寻求解决方法:综合引导性政策框架的研究思路 | 第101-110页 |
·小结:上游阶段对加强公共政策干预的作用 | 第110-111页 |
第二节 规划下游后续阶段 | 第111-117页 |
·加强政策干预的下游阶段:地域协调发展纲要的后续过程 | 第111-116页 |
·后续阶段工作目标 | 第111-112页 |
·萨瓦都市区后续工作内容 | 第112-116页 |
·小结:规划下游阶段对加强公共政策干预的作用 | 第116-11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17-138页 |
第一节 法国城市规划改革综述与评价 | 第117-127页 |
·结论一:国家发展与制度变迁是规划改革的根本推动力 | 第117-118页 |
·结论二:充分利用本国成熟的制度、体制和机制,构建规划过程的权责"制约-协助"机制 | 第118-124页 |
·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市镇群共同体"制度,构建市镇之间的权责"制约-协助"机制 | 第118-119页 |
·城市规划体系及规划模式改革:构建规划编制过程的多方权责"制约-协助"机制 | 第119-124页 |
·结论三:规划与市场的潜在矛盾,是法国城市规划改革立足解决的根本问题 | 第124-125页 |
·规划与市场的潜在矛盾:"计划+平等公正"VS"动态+利益最大化" | 第124页 |
·规划与计划的双向合理化,是加强公共政策效力、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根本解决办法 | 第124-125页 |
·结论四:多方参与编制和实施后续工作,能在规划编制阶段和实施阶段提高公共政策可行性,但并不一定可靠有效 | 第125-127页 |
·政策可行性:多方参与≠多数量参与,类别多样远胜于数量 | 第125-126页 |
·政策可行性:上游共识≠下游可行,编制阶段的协调远胜于后续阶段的拯救 | 第126页 |
·政策可行性:多方参与+科学研究+后续工作,三者互补 | 第126-127页 |
第二节 法国规划改革对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启示 | 第127-138页 |
·改革开放:矛盾在快速发展中显化 | 第127-128页 |
·世纪之交:我国改革在发展与矛盾中酝酿 | 第128-130页 |
·行政体制改革启动,中央要求加速政府转型 | 第128-129页 |
·城市规划改革启动,新《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 | 第129-130页 |
·在比较中展望我国城市规划发展 | 第130-138页 |
·中、法城市规划发展历程比较 | 第130-132页 |
·我国城市规划面临的困难 | 第132-134页 |
·法国历史经验对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几点启示 | 第134-136页 |
·我国城市规划发展仍需探索等待 | 第136-138页 |
致谢 | 第138-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3页 |
个人简历 | 第143页 |
个人简历: | 第143页 |
研究报告: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