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分析的摩托车整车振动预测及减振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引言 | 第7-8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摩托车振动问题的产生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8-9页 |
·摩托车振动控制中的虚拟分析法 | 第9-11页 |
·摩托车振动控制方法 | 第11-12页 |
·振动控制方法综述 | 第11-12页 |
·摩托车振动控制常用方法 | 第12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2-15页 |
第二章 摩托车振动有限元分析法和模态分析法 | 第15-28页 |
·有限元法的概念 | 第15-16页 |
·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古典解与变分问题 | 第16-18页 |
·变分问题的有限元求解 | 第18-20页 |
·结构有限元分析精度影响因素和解决措施 | 第20-21页 |
·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21-27页 |
·解析模态分析理论 | 第22-24页 |
·试验模态参数识别 | 第24-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摩托车车架动态特性研究 | 第28-40页 |
·车架动态特性研究的必要性 | 第28页 |
·摩托车车架有限元建模 | 第28-31页 |
·车架有限元建模的关键问题 | 第28-29页 |
·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9-31页 |
·车架有限元模态计算 | 第31-33页 |
·Ansys模态分析简介 | 第31页 |
·模态计算过程及结果 | 第31-33页 |
·摩托车车架试验模态分析 | 第33-37页 |
·提高车架模态试验精度的途径 | 第33-36页 |
·试验方法 | 第36-37页 |
·分析模态实验模态对比验证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摩托车发动机振动激励研究 | 第40-49页 |
·摩托车发动机动力学分析 | 第40-43页 |
·发动机振动激励产生原理 | 第40页 |
·曲柄连杆机构惯性力分析 | 第40-42页 |
·发动机机体受力分析 | 第42-43页 |
·摩托车发动机的平衡 | 第43-46页 |
·离心惯性力的平衡 | 第43-44页 |
·往复惯性力的平衡 | 第44-46页 |
·发动机振动的实验测量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摩托车整车有限元建模及振动预测 | 第49-64页 |
·摩托车整车建模概述 | 第49页 |
·整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9-53页 |
·摩托车主要部件建模方法 | 第49-52页 |
·边界条件处理 | 第52页 |
·整车有限元模型 | 第52-53页 |
·摩托车整车模态分析 | 第53-55页 |
·摩托车结构动力响应方程 | 第55-58页 |
·整车有限元模型动力响应分析 | 第58-63页 |
·整车有限元模型谐响应分析 | 第58-60页 |
·摩托车基于发动机激励的振动预测 | 第60-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基于发动机激励的摩托车减振研究 | 第64-76页 |
·摩托车振动控制的研究方法 | 第64-65页 |
·摩托车振动的解决思路 | 第64页 |
·结构灵敏度分析法 | 第64-65页 |
·发动机弹性悬挂隔振 | 第65-69页 |
·弹性悬挂的隔振原理 | 第65-66页 |
·弹性悬挂刚度变化灵敏度的模拟计算 | 第66-69页 |
·摩托车结构修改减振 | 第69-74页 |
·结构修改方案提出 | 第70-71页 |
·结构修改的模拟计算 | 第71-74页 |
·结构修改的实验测试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七章 基于路面不平度激励的摩托车振动预测 | 第76-82页 |
·路面随机激励分析 | 第76-78页 |
·路面不平度功率谱密度 | 第76-77页 |
·时间频率功率谱密度 | 第77-78页 |
·路面对两轮摩托车的激励输入 | 第78-79页 |
·摩托车基于路面不平度激励的振动预测分析 | 第79-81页 |
·预测分析条件 | 第79-80页 |
·乘员振动响应分析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全文总结 | 第82-83页 |
·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说明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