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微进给机构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压电/电致伸缩式陶瓷微进给机构在精密车削中的应用 | 第8-9页 |
·国内外压电/电致驱动微进给机构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本文结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微进给系统方案设计 | 第13-18页 |
·引言 | 第13页 |
·微进给系统的主要工作性能指标 | 第13页 |
·微进给实现的方法及其分析 | 第13-15页 |
·压电/电致伸缩式微进给机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压电/电致伸缩式微进给机构方案设计 | 第16-17页 |
·压电/电致伸缩驱动装置及其控制系统方案分析 | 第16-17页 |
·导向机构方案分析 | 第17页 |
·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电致伸缩陶瓷作动器的基本特性及其非线性控制 | 第18-29页 |
·引言 | 第18页 |
·电致伸缩陶瓷基本特性 | 第18-22页 |
·电致伸缩陶瓷非线性控制理论与控制方法 | 第22页 |
·开环控制 | 第22-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弹性铰链 | 第29-41页 |
·引言 | 第29页 |
·单个半圆弹性铰链 | 第29-32页 |
·弹性铰链的结构型式 | 第29-30页 |
·单个半圆弹性铰链 | 第30-32页 |
·双平行弹性铰链 | 第32-40页 |
·双平行弹性铰链结构设计 | 第32-37页 |
·双平行弹性铰链有限元分析 | 第37-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微进给平台设计 | 第41-58页 |
·引言 | 第41页 |
·理想微进给平台应满足的要求 | 第41页 |
·微进给平台初步设计 | 第41-47页 |
·电致伸缩陶瓷作动器的选择 | 第41-44页 |
·双平行弹性铰链结构设计 | 第44-47页 |
·弹性铰链结构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 第47-48页 |
·弹性铰链模型建立及静态特性分析 | 第47页 |
·弹性铰链模态分析 | 第47-48页 |
·弹性铰链结构优化设计 | 第48-50页 |
·微进给平台预紧力的分析 | 第50-52页 |
·微进给平台静动态特性分析 | 第52-56页 |
·微进给平台的动力学模型 | 第52-53页 |
·压电元件的传递特性 | 第53页 |
·微进给平台位移输出特性分析 | 第53-55页 |
·微进给平台刚度及固有频率分析 | 第55-56页 |
·微进给平台控制系统分析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微进给系统实验研究 | 第58-66页 |
·引言 | 第58页 |
·实验设计和测试环境 | 第58-59页 |
·实验设计 | 第58页 |
·测试环境 | 第58-59页 |
·微进给系统位移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59-63页 |
·实验目的、仪器和方法 | 第59-60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0-63页 |
·微进给平台静态刚度的实验研究 | 第63-64页 |
·实验目的、仪器和方法 | 第63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3-64页 |
·微进给平台动态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64-65页 |
·实验目的、仪器和方法 | 第64-65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七章 全文结论 | 第66-67页 |
·全文结论 | 第66页 |
·今后工作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