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形砂轮平面磨削温度场的实验研究及其仿真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8页 |
·磨削温度研究概况 | 第7-14页 |
·磨削热模型的发展 | 第7-12页 |
·磨削温度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磨削温度测量技术 | 第12-13页 |
·磨削温度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传热学基础 | 第14-15页 |
·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 | 第14页 |
·温度场和温度梯度 | 第14-15页 |
·傅立叶定律一导热基本定律 | 第15页 |
·系统仿真简介 | 第15页 |
·有限元法概述 | 第15-17页 |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及特点 | 第15-16页 |
·有限元法在磨削温度场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本文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热电偶法测量温度的理论分析 | 第18-28页 |
·温度的测量技术 | 第18-20页 |
·传统测温技术 | 第18-19页 |
·现代测温技术 | 第19-20页 |
·热电偶测温 | 第20-21页 |
·热电偶的热电效应 | 第20页 |
·热电偶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热电偶材料 | 第21页 |
·热电偶的动态特性 | 第21-22页 |
·电偶动态响应误差的修正方法 | 第22-24页 |
·A.Y.C.NEE 和A.O.TAY 的方法 | 第22-23页 |
·林正白和徐昌齐的方法 | 第23-24页 |
·热电偶动态误差修正方法的研究 | 第24-27页 |
·利用斜率修正的方法 | 第24-26页 |
·利用Matlab 求最大斜率k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磨削接触区力和温度的测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48页 |
·磨削测温试件的结构及制作 | 第28-31页 |
·实验方案的确定 | 第28-30页 |
·电偶丝的排列 | 第30-31页 |
·实验仪器及软件的调试 | 第31-34页 |
·实验基础条件及参数计算方法 | 第34-39页 |
·实验设备和装置图 | 第34-36页 |
·实验条件 | 第36页 |
·基本参数的标定和计算方法 | 第36-39页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39-46页 |
·磨削深度ap 的影响 | 第39-41页 |
·砂轮转速vs 的影响 | 第41-42页 |
·工件进给速度vw的影响 | 第42-44页 |
·砂轮相对宽度B 的影响 | 第44-46页 |
·本章实验结论 | 第46页 |
·磨削力 | 第46页 |
·磨削温度 | 第46页 |
·理论分析 | 第46-48页 |
·磨削力 | 第46-47页 |
·磨削温度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杯型砂轮平面磨削矩形工件时的三维温度场 | 第48-71页 |
·ANSYS 软件传热分析功能 | 第48-51页 |
·ANSYS 软件介绍 | 第48-49页 |
·ANSYS 有限元热分析过程 | 第49页 |
·单元的选取 | 第49-50页 |
·移动热源的数值解法 | 第50-51页 |
·磨削温度场计算实例 | 第51-54页 |
·杯形砂轮平面磨削矩形工件温度场部分影响因素分析 | 第54-70页 |
·磨削深度ap 对磨削温度的影响 | 第55-59页 |
·砂轮转速vs 对磨削温度的影响 | 第59-62页 |
·工件进给速度vw对磨削温度的影响 | 第62-66页 |
·砂轮相对宽度B 对磨削温度的影响 | 第66-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实验温度与数值仿真温度的比较 | 第71-77页 |
·磨削深度对磨削温度的影响 | 第71-72页 |
·砂轮速度对磨削温度的影响 | 第72-73页 |
·工件进给速度对磨削温度的影响 | 第73-74页 |
·砂轮相对宽度对磨削温度的影响 | 第74-76页 |
·本章结论 | 第76-7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7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