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水生植物学论文

渤海湾浮游植物的生态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8页
第一章 回顾与评述第8-19页
   ·研究背景第8-9页
   ·海洋生态学的发展第9-10页
   ·海水赤潮现象第10-13页
   ·海洋浮游植物多样性的研究第13-15页
     ·我国浮游植物多样性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的研究第15页
   ·浮游植物评价水体营养水平的常用方法第15-17页
     ·多样性指数法第16页
     ·指示生物法第16-17页
     ·藻类生物指数第17页
     ·藻类生物量和生物丰度第17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7-19页
第二章 渤海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第19-36页
   ·材料与方法第19-20页
     ·站位的设置和采样时间第19-20页
     ·采样分析方法第20页
   ·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第20-22页
     ·2003 年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第20-21页
     ·2004 年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第21页
     ·2005 年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第21-22页
   ·浮游植物丰度及时空分布情况第22-24页
     ·2003 年浮游植物丰度及时空分布情况第22页
     ·2004 年浮游植物丰度及时空分布情况第22-23页
     ·2005 年浮游植物丰度及时空分布情况第23-24页
   ·主要优势藻种的分布情况第24-34页
     ·威氏圆筛藻第25页
     ·星脐圆筛藻第25-26页
     ·辐射圆筛藻第26页
     ·琼氏圆筛藻第26-27页
     ·夜光藻第27-28页
     ·裸甲藻第28页
     ·海洋卡盾藻第28-29页
     ·米氏凯伦藻第29-30页
     ·相似曲舟藻第30页
     ·浮动湾角藻第30-31页
     ·海链藻第31页
     ·柔弱根管藻第31-32页
     ·圆海链藻第32页
     ·条纹小环藻第32-33页
     ·海洋原甲藻第33-34页
     ·脆根管藻第34页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三章 渤海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分析第36-47页
   ·渤海湾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第36页
   ·浮游植物时空分布分析第36-37页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趋势第37-39页
   ·浮游植物群落的聚类分析第39-46页
     ·数据的处理方法第39-40页
       ·原始数据的预处理第39页
       ·群落相似性的测量方法第39页
       ·等级聚类分析第39-40页
     ·浮游植物群落的相似性聚类分析第40-46页
       ·2003 年浮游植物群落的相似性聚类分析第40-41页
       ·2004 年浮游植物群落的相似性聚类分析第41-42页
       ·2005 年浮游植物群落的相似性聚类分析第42-45页
       ·2003 年夏秋两个航次浮游植物群落的相似性聚类分析第45页
       ·2004 年夏秋两个航次浮游植物群落的相似性聚类分析第45页
       ·2005 年夏秋两个航次浮游植物群落的相似性聚类分析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渤海湾水质富营养化的多样性指数评价第47-63页
   ·多样性指数的选择第47-55页
     ·测试数据第47-49页
     ·多样性指数第49-50页
     ·测试数据的结果及分析第50-54页
     ·浮游植物多样性结果与丰度标准之间的矛盾第54-55页
   ·采用多样性指数评价水质第55-60页
     ·2003 年渤海湾水质分析第55-57页
     ·2004 年渤海湾水质分析第57-58页
     ·2005 年渤海湾水质分析第58-60页
   ·多样性指数与化学指标评价模型对渤海湾水质的综合评价第60-62页
     ·化学指标评价模型第60页
     ·化学指标评价渤海湾水质结果第60-61页
     ·H与NQI结合对渤海湾水质的评价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63-65页
   ·结论第63-64页
   ·建议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息技术改造天津传统产业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