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9页 |
| ·序言 | 第12-14页 |
| ·世界甲醇工业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 ·我国甲醇工业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 ·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开发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国外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开发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国内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开发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制备工艺对铜基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19-23页 |
| ·沉淀剂的影响 | 第19-20页 |
| ·沉淀方法的影响 | 第20页 |
| ·沉淀温度和pH值的影响 | 第20-21页 |
| ·老化时间的影响 | 第21-22页 |
| ·干燥和焙烧的影响 | 第22-23页 |
| ·催化剂制备的放大效应 | 第23-24页 |
| ·沉淀设备的放大 | 第23-24页 |
| ·干燥和焙烧设备的放大 | 第24页 |
| ·混料和成型设备的放大 | 第24页 |
| ·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失活 | 第24-29页 |
| ·催化剂失活方式 | 第25-27页 |
| ·催化剂失活控制 | 第27-29页 |
| ·铜分散度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29-30页 |
| ·铜分散度测定的原理 | 第29页 |
| ·N_2O分解技术测定铜分散度的研究进展 | 第29-30页 |
| ·氧-化学吸附H_2-TPR技术测定铜分散度的研究进展 | 第30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 ·选题依据 | 第30-31页 |
|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9页 |
| 第二章 实验 | 第39-47页 |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9-40页 |
| ·催化剂制备 | 第40页 |
|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40-41页 |
| ·分析方法 | 第41-45页 |
| ·分析原理 | 第41-42页 |
| ·色谱分析 | 第42-45页 |
| ·催化剂表征 | 第45-47页 |
| ·氧-化学吸附H_2-TPR技术 | 第45-46页 |
| ·XRD表征 | 第46页 |
| ·BET表征 | 第46页 |
| ·SEM表征 | 第46-47页 |
| 第三章 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和耐热性的影响 | 第47-68页 |
| ·搅拌速度的影响 | 第47-49页 |
| ·溶液滴加速度的影响 | 第49-51页 |
| ·沉淀温度的影响 | 第51-53页 |
| ·老化时间的影响 | 第53-56页 |
| ·盐碱溶液浓度的影响 | 第56-59页 |
| ·碱溶液浓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 ·盐溶液浓度的影响 | 第57-59页 |
| ·pH值的影响 | 第59-64页 |
| ·碱侧pH值的影响 | 第59-61页 |
| ·酸侧pH值的影响 | 第61-62页 |
| ·交替次数的影响 | 第62-64页 |
|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64-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 第四章 催化剂制备的放大效应及国内外工业催化剂对比 | 第68-77页 |
| ·催化剂制备的放大效应 | 第68-71页 |
| ·不同制备量的催化剂的活性和耐热性 | 第68-69页 |
| ·XRD表征 | 第69-70页 |
| ·BET表征 | 第70页 |
| ·SEM表征 | 第70-71页 |
| ·与国内外工业催化剂的比较 | 第71-76页 |
| ·催化剂活性和耐热性比较 | 第71页 |
| ·XRD表征 | 第71-72页 |
| ·铜分散度及铜比表面积 | 第72-74页 |
| ·BET表征 | 第74-75页 |
| ·SEM表征 | 第75-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7页 |
| 第五章 催化剂重复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 第77-88页 |
| ·催化剂制备的重复性 | 第77-79页 |
| ·催化剂稳定性实验 | 第79-85页 |
| ·556h活性测试 | 第79-82页 |
| ·XRD表征 | 第82-83页 |
| ·H_2-TPR结果 | 第83-84页 |
| ·BET表征 | 第84-85页 |
| ·SEM表征 | 第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88-91页 |
| ·总结 | 第88-89页 |
| ·展望 | 第89-91页 |
| 附录Ⅰ 氧-化学吸附H_2-TPR技术测定铜分散度 | 第91-101页 |
| 1 铜分散度的估算 | 第91-92页 |
| 2 N_2O分解H_2-TPR技术和氧-化学吸附H_2-TPR技术测定铜分散度的比较 | 第92-93页 |
| 3 升温速率对氧-化学吸附H_2-TPR技术测定铜分散度的影响 | 第93-95页 |
| 4 氢浓度对氧-化学吸附H_2-TPR技术测定铜分散度的影响 | 第95-96页 |
| 5 脉冲氧浓度对氧-化学吸附H_2-TPR技术测定铜分散度的影响 | 第96-97页 |
| 6 氧-化学吸附H_2-TPR技术用于铜分散度的测定 | 第97-98页 |
| 7 小结 | 第98-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01页 |
| 附录Ⅱ | 第101-102页 |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