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论遗失物拾得人报酬请求权

内 容 提 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21页
 一、拾金不昧与报酬请求权关系第8-10页
 二、拾得遗失物报酬请求权的国外立法规定及我国历史和现在的规定第10-21页
  (一) 国外关于拾得遗失物的立法第10-12页
  (二) 我国遗失物制度立法的历史回顾第12-15页
  (三) 我国现行法律关于拾得遗失物报酬请求权的立法及争论第15-21页
   1、《民法通则》的规定及争论第15-16页
   2、《物权法草案》的规定及不足第16-21页
三、确立拾得遗失物报酬请求权的理论依据第21-29页
 (一) 我国规定拾得人报酬请求权的道德依据第21-25页
  1、规定拾得人报酬请求权是知恩图报、平等互利的应然要求第23-24页
  2、规定定拾得人报酬请求权有鼓励人们为善的作用第24页
  3、规定拾得人报酬请求权将使悬赏广告免受道德上的非难第24-25页
 (二) 规定拾得遗失物报酬请求权体现了权利义务对等的正义价值第25-26页
 (三) 我国规定拾得人遗失物报酬请求权的经济学依据第26-28页
  1、遗失人能够自己找到遗失物的情形第27页
  2、遗失人不能自己找到遗失物的情形第27-28页
 (四) 我国规定拾得人遗失物报酬请求权的实践基础第28-29页
四、拾得遗失物报酬请求权的法律构建第29-43页
 (一) 遗失物的概念及构成要件第29-31页
  1、遗失物的概念第29-30页
  2、遗失物的构成要件第30-31页
 (二) 遗失物的拾得第31-34页
  1、遗失人第31-32页
  2、拾得第32-33页
  3、拾得人第33-34页
 (三) 行使拾得遗失物报酬请求权的条件第34-35页
 (四) 拾得遗失物报酬数额的确定第35-37页
  1、拾得遗失物报酬的比例第35-36页
  2、遗失人以悬赏广告寻找遗失物时报酬数额的确定第36-37页
 (五) 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的规定第37-39页
  1、规定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能发挥财产的社会责任第38页
  2、无人认领遗失物附条件的归拾得人所有有利于财产的有效利用第38页
  3、无人认领遗失物收归国有不利于激励拾得人拾得、报告、上交拾得物第38-39页
  4、规定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体现了对拾得人的公正第39页
 (六) 拾得人的留置权第39-40页
 (七) 对行使拾得遗失物报酬请求权的限制第40页
 (八) 拾得遗失物报酬请求权行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40-43页
  1、遗失物送交保存机关时报酬请求权的行使问题第40-41页
  2、招领公司“失物招领”业务的合法性问题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中文详细摘要第47-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波子带滤波器组功率信号分解测量算法的研究
下一篇:晶体三阶非线性弹性的轴转动对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