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螺旋线行波管的若干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 ·行波管的发展历史 | 第9-11页 |
| ·行波管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 | 第11-13页 |
| ·螺旋线行波管的研究 | 第13-17页 |
| ·螺旋线行波管的物理模型 | 第13-14页 |
| ·螺旋线行波管的分析方法及CAD 技术 | 第14-16页 |
| ·螺旋线行波管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翼片加载螺旋线行波管输能装置的研究 | 第19-36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耦合结构设计 | 第19-20页 |
| ·输能装置模型 | 第20-21页 |
| ·螺旋线-渐变段结构的模拟仿真 | 第21-26页 |
| ·初步扫参计算 | 第22-25页 |
| ·优化仿真计算 | 第25-26页 |
| ·输入输出结构的模拟仿真 | 第26-34页 |
| ·初步扫参计算 | 第27-34页 |
| ·优化仿真计算 | 第34页 |
| ·整个输能结构优化计算 | 第34-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行波管功率凹陷理论分析 | 第36-43页 |
| ·功率凹陷现象分析 | 第36页 |
| ·功率凹陷的理论分析 | 第36-38页 |
| ·时间谐波有效互作用的条件及特点 | 第38-41页 |
| ·引起功率凹陷的原因分析 | 第41-42页 |
| ·反射振荡所引起的功率凹陷 | 第41页 |
| ·返波振荡引起的功率凹陷 | 第41页 |
| ·非传输模所引起的功率凹陷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返波振荡产生的功率凹陷及解决方案 | 第43-52页 |
| ·返波振荡的理论分析 | 第43页 |
| ·改变衰减量提高凹陷点最大基波输出功率 | 第43-48页 |
| ·用CST 计算螺旋线慢波结构的高频特性 | 第43-45页 |
| ·变衰减量计算最大基波输出功率 | 第45-48页 |
| ·改变衰减器的位置提高凹陷点最大基波输出功率 | 第48-51页 |
| ·确定最佳衰减器位置 | 第48页 |
| ·最佳衰减器位置处变输入功率计算最大基波输出功率 | 第48-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二次谐波引起的功率凹陷及解决方案 | 第52-59页 |
| ·螺距跳变理论分析 | 第52-53页 |
| ·螺距跳变螺旋线的设计及仿真 | 第53-58页 |
| ·螺距跳变的螺旋线设计 | 第53-54页 |
| ·螺距跳变的螺旋线仿真 | 第54-55页 |
| ·均匀螺距与跳变螺距情况下螺旋线输出功率的比较 | 第55-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六章 总结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