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引言 | 第7-14页 |
·国内外生态效益研究进展 | 第7-10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7-8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国内外研究总结 | 第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主要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2 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概述 | 第14-37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20页 |
·自然保护区的定义与分类 | 第14-15页 |
·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内涵及内容 | 第15-20页 |
·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的理论基础及评价方法 | 第20-29页 |
·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的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评价方法 | 第25-29页 |
·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评价的基本模型 | 第29-37页 |
·涵养水源评估模型 | 第30-32页 |
·水土保持评估模型 | 第32-34页 |
·固碳制氧评估模型 | 第34-35页 |
·净化环境评估模型 | 第35页 |
·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估模型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3 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实证研究 | 第37-51页 |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 第37-40页 |
·地理位置 | 第37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37-38页 |
·社会经济情况 | 第38-39页 |
·保护区资源现状 | 第39-40页 |
·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分析 | 第40-45页 |
·涵养水源效益分析 | 第40-42页 |
·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 第42页 |
·固碳制氧效益分析 | 第42-43页 |
·净化环境效益分析 | 第43-44页 |
·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分析 | 第44页 |
·保护区生态效益总值 | 第44-45页 |
·生态效益结果的调整 | 第45-47页 |
·生态效益调整的必要性 | 第45-46页 |
·调整方法 | 第46页 |
·调整结果 | 第46-47页 |
·生态效益补偿分析 | 第47-49页 |
·生态效益补偿的必要性 | 第47-48页 |
·生态效益补偿的原则 | 第48页 |
·补偿标准的确定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4 自然保护区外部环境分析 | 第51-56页 |
·外部环境分析 | 第51-53页 |
·政治环境-分级与多头管理 | 第51页 |
·经济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 | 第51-52页 |
·市场环境-利益驱动带来新的保护压力 | 第52页 |
·投资环境-投入不足影响可持续发展 | 第52-53页 |
·保护区面临的外部威胁因素 | 第53-54页 |
·来自社区对生态系统的威胁 | 第53页 |
·来自内部管理对生态系统的威胁 | 第53-54页 |
·自身生态系统脆弱性造成的威胁 | 第54页 |
·政策建议 | 第54-56页 |
·政府应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并加大投资力度 | 第54-55页 |
·保护区应提高自身建设和管理水平 | 第55-56页 |
5 结论和讨论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6页 |
·独创和新颖之处 | 第56-57页 |
·问题与讨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个人简介 | 第62-63页 |
导师简介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博硕士学位论文同意发表声明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