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缩略词表 | 第5页 |
| Abbreviations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1 前言 | 第8-15页 |
| ·野生卷丹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卷丹的药用价值 | 第9-12页 |
| ·主要营养成分 | 第9页 |
| ·主要化学成分 | 第9-11页 |
| ·苷类 | 第9-10页 |
| ·多糖 | 第10页 |
| ·磷脂 | 第10-11页 |
| ·酚酸甘油脂 | 第11页 |
| ·生物碱 | 第11页 |
| ·药理作用 | 第11-12页 |
| ·卷丹的开发利用前景 | 第12页 |
| ·中药材 | 第12页 |
| ·营养保健茶 | 第12页 |
| ·各种食品或饮料 | 第12页 |
| ·香精、香油等各类香料 | 第12页 |
| ·卷丹传统繁殖方式 | 第12-13页 |
| ·鳞片繁殖 | 第12页 |
| ·小鳞茎繁殖 | 第12-13页 |
| ·珠芽繁殖 | 第13页 |
| ·种子繁殖 | 第13页 |
| ·卷丹的病毒危害 | 第13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5-18页 |
| ·实验材料 | 第15页 |
| ·植物材料 | 第15页 |
| ·材料灭菌 | 第15页 |
| ·培养基 | 第15页 |
| ·培养条件 | 第15页 |
| ·实验方法 | 第15-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页 |
| ·材料灭菌 | 第15-16页 |
| ·初代培养 | 第16页 |
| ·继代增殖培养 | 第16页 |
| ·生根培养 | 第16页 |
| ·炼苗移栽 | 第16页 |
| ·愈伤组织诱导 | 第16页 |
| ·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 第16-17页 |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17-18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8-32页 |
| ·不同灭菌处理对卷丹珠芽鳞茎的影响 | 第18-19页 |
|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卷丹珠芽鳞茎试管培养的影响 | 第19-24页 |
| ·卷丹珠芽鳞茎芽点的诱导 | 第19-21页 |
| ·卷丹珠芽鳞茎芽点的继代培养 | 第21-22页 |
| ·诱导卷丹珠芽小鳞茎生根 | 第22-24页 |
| ·炼苗及不同基质对试管苗移栽的影响 | 第24页 |
|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不同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4-28页 |
|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24-25页 |
| ·光培养与暗培养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5-27页 |
| ·基本培养基成分改变对愈伤诱导的影响 | 第27-28页 |
| ·愈伤组织诱导成苗及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研究 | 第28-32页 |
| ·诱导愈伤组织形成芽 | 第28-30页 |
| ·愈伤组织的悬浮培养 | 第30-32页 |
| 4. 问题与讨论 | 第32-36页 |
| ·卷丹珠芽鳞茎外植体的表面灭菌与处理 | 第32页 |
| ·卷丹珠芽鳞茎的试管培养 | 第32-33页 |
| ·炼苗移栽 | 第33页 |
| ·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33-34页 |
| ·愈伤组织的分化及悬浮培养 | 第34-36页 |
| 5. 结论 | 第36页 |
| 6. 展望 | 第36-37页 |
| 图版 | 第37-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 个人简介 | 第44-45页 |
| 导师简介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