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洋戴河平原海水入侵调查与研究
| 1 引言 | 第1-18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海水入侵问题的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 ·国外关于海水入侵问题的研究 | 第11-14页 |
| ·国内关于海水入侵问题的研究 | 第14-15页 |
| ·海水入侵的基本理论 | 第15-16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8-29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8-21页 |
| ·地形地貌 | 第19页 |
| ·气象与水文 | 第19-21页 |
| ·地质概况 | 第21-24页 |
| ·构造 | 第21-23页 |
| ·地层 | 第23-24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4-29页 |
|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 第24页 |
| ·含水层组的划分 | 第24-27页 |
|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 第27-29页 |
| 3 研究区海水入侵调查与分析 | 第29-62页 |
| ·研究区地下水开采历史与现状 | 第29-30页 |
| ·海水入侵灾害的形成 | 第30-32页 |
| ·研究区地下水的水位水质动态 | 第32-40页 |
| ·水位动态 | 第32-36页 |
| ·水质动态 | 第36-40页 |
| ·研究区海水入侵调查 | 第40-51页 |
| ·物探调查 | 第40-43页 |
| ·水质调查 | 第43页 |
| ·海水入侵监测结果 | 第43-51页 |
| ·海水入侵的分类、规律及成因分析 | 第51-60页 |
| ·海水入侵的分类 | 第51-52页 |
| ·海水入侵的规律 | 第52-58页 |
| ·海水入侵的成因 | 第58-60页 |
| ·洋戴河平原海水入侵的发展演化模式 | 第60-62页 |
| 4 海水入侵数学模型与数值模拟 | 第62-86页 |
| ·海水入侵的数学模型 | 第62-64页 |
| ·考虑密度变化的水流和溶质运移方程 | 第62-63页 |
| ·数学模型 | 第63-64页 |
| ·洋戴河平原海水入侵数值模拟 | 第64-86页 |
| ·地层结构的恢复 | 第64-65页 |
| ·模型边界概化 | 第65-67页 |
| ·计算区的时间和空间离散 | 第67-68页 |
| ·模型的初始条件 | 第68-69页 |
| ·模型参数分区 | 第69-70页 |
| ·模型的识别 | 第70-76页 |
| ·模型的分析、预测 | 第76-86页 |
| 5 洋戴河平原海水入侵防治方案 | 第86-89页 |
| ·研究区海水入侵的防治对策 | 第86页 |
| ·海水入侵的防治方案 | 第86-89页 |
| ·水资源管理方案 | 第86-88页 |
| ·工程治理方案 | 第88-89页 |
| 6 结论和建议 | 第89-97页 |
| ·结论 | 第89-91页 |
| ·建议 | 第91-97页 |
| 致谢 | 第97-98页 |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