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 | 第1-4页 |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注释表 | 第6-9页 |
| 1 前言 | 第9-21页 |
| ·题目来源 | 第9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 ·勘探现状 | 第9-10页 |
| ·烃源岩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主要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主要的研究方法及技术 | 第15页 |
| ·技术思路 | 第15-16页 |
|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6-18页 |
| ·主要成果 | 第18-21页 |
| 2 寒武-奥陶系地层沉积背景 | 第21-27页 |
| ·寒武-奥陶系构造-沉积背景 | 第21-22页 |
| ·寒武纪-早中奥陶世被动大陆边缘 | 第21-22页 |
| ·晚奥陶世活动大陆边缘 | 第22页 |
| ·寒武-奥陶系分布 | 第22-27页 |
| ·寒武系 | 第22-24页 |
| ·奥陶系 | 第24-27页 |
| 3 有效烃源岩及其有机质丰度垂向分布 | 第27-52页 |
| ·有效烃源岩概念及评价标准 | 第27-29页 |
| ·概念 | 第27页 |
| ·评价标准 | 第27-29页 |
| ·有机质丰度垂向分布 | 第29-48页 |
| ·柯坪隆起寒武~奥陶系有机质丰度垂向分布 | 第29-32页 |
| ·沙雅隆起区寒武~奥陶系有机质丰度垂向分布 | 第32-35页 |
| ·库鲁克塔格地区寒武~奥陶系有机质丰度垂向分布 | 第35-38页 |
| ·古城墟隆起寒武~奥陶系有机质丰度垂向分布 | 第38-40页 |
| ·卡塔克隆起区寒武~奥陶系有机质丰度垂向分布 | 第40-46页 |
| ·巴楚隆起区寒武~奥陶系有机质丰度垂向分布 | 第46-47页 |
| ·顺托果勒低隆奥陶系有机质丰度垂向分布 | 第47-48页 |
| ·有效烃源岩与沉积相关系 | 第48-50页 |
| ·小结 | 第50-52页 |
| 4 有机质类型 | 第52-69页 |
| ·干酪根碳同位素分布特征与有机质类型 | 第52-53页 |
| ·有机岩石学特征与有机质类型 | 第53-69页 |
| ·主要岩石类型 | 第53-56页 |
| ·有机显微组分特征 | 第56-63页 |
| ·干酪根类型其它分类法 | 第63-69页 |
| 5 有机质演化程度 | 第69-76页 |
| ·沥青反射率与有机质演化程度 | 第69-73页 |
| ·其它辅助参数 | 第73-76页 |
| ·热解参数(S_1/S_1+S_2、T_(max)) | 第73页 |
| ·干酪根有机元素分析与热演化程度 | 第73-74页 |
| ·可溶有机质成熟度参数 | 第74-76页 |
| 6 可溶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 | 第76-97页 |
| ·氯仿沥青“A”及其族组分碳同位素特征 | 第76-80页 |
| ·饱和烃结构组成特征 | 第80-82页 |
| ·甾萜烷生物标志化合物 | 第82-90页 |
| ·甾烷 | 第82-87页 |
| ·萜烷 | 第87-90页 |
| ·芳烃特征 | 第90-97页 |
| ·芳烃组成特征 | 第90-95页 |
| ·生源沉积环境 | 第95-97页 |
| 7. 结论 | 第97-100页 |
| 致谢 | 第100-10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1-103页 |
| 附录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