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中职生数学课堂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研究
引言 | 第1-12页 |
第一章 学习动机概述 | 第12-24页 |
第一节 数学学习动机 | 第12-14页 |
一、非智力因素与学习动机 | 第12-13页 |
二、数学学习动机的本质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学习动机与需要 | 第14-16页 |
第三节 学习动机与兴趣的关系 | 第16-17页 |
第四节 学习动机的分类 | 第17-20页 |
一、交往动机和成就动机 | 第17-19页 |
二、外因型动机与内因型动机 | 第19-20页 |
第五节 学习动机的作用 | 第20-21页 |
第六节 学习动机的几种理论 | 第21-23页 |
一、强化理论(动机的行为论) | 第21页 |
二、归因理论(动机的认知论) | 第21-22页 |
三、自我效能感理论(动机的认知论) | 第22-23页 |
第七节 影响学习动机激发的重要因素 | 第23-24页 |
一、求知欲 | 第23页 |
二、习得性无力感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课堂教学理论 | 第24-29页 |
第一节 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质 | 第24-25页 |
第二节 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 | 第25-26页 |
第三节 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 | 第26-29页 |
一、TARGET学习模式的引用 | 第26-28页 |
二、分层次教学方法的运用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调查与分析 | 第29-36页 |
一、问卷调查 | 第29-30页 |
二、调查结果与现状分析 | 第30-33页 |
三、存在问题 | 第33-36页 |
第四章 激发数学课堂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 | 第36-45页 |
一、学习内容的深浅性 | 第36-37页 |
二、学习的主动权 | 第37-38页 |
三、教学活动的灵活性 | 第38-41页 |
四、鼓励学习诱因的作用 | 第41-42页 |
五、适当组合学习的社群 | 第42页 |
六、及时反馈与适当评价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