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前言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小蠹虫研究进展与科学问题的提出 | 第12-28页 |
| ·红脂大小蠹的分布与寄主 | 第12页 |
| ·红脂大小蠹的形态学特征 | 第12页 |
| ·成虫 | 第12页 |
| ·卵 | 第12页 |
| ·幼虫 | 第12页 |
| ·蛹 | 第12页 |
| ·红脂大小蠹的生物学特征 | 第12-13页 |
| ·生态学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 ·气候条件对小蠹发生的影响 | 第14页 |
| ·树木生长势对小蠹虫发生的影响 | 第14页 |
| ·小蠹虫发生与林分郁闭度的关系 | 第14页 |
| ·小蠹虫信息素研究进展 | 第14-23页 |
| ·小蠹虫的聚集行为与树体的挥发性物质 | 第15页 |
| ·小蠹虫的聚集行为与虫体信息素 | 第15-18页 |
| ·树体挥发性物质与信息素的相互作用 | 第18-19页 |
| ·信息素用于监测和防治 | 第19-20页 |
| ·小蠹虫对信息素的行为反映 | 第20-21页 |
| ·红脂大小蠹信息素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 ·小蠹虫饲养方法研究 | 第23-24页 |
| ·小蠹虫的防治研究 | 第24-26页 |
| ·小蠹虫的种群数量动态及猖獗危害原因分析 | 第24页 |
| ·防治策略 | 第24-26页 |
| ·科学问题的提出 | 第26-28页 |
| ·红脂大小蠹生物学特性 | 第26页 |
| ·红脂大小蠹不同配方的植物性诱芯野外试验 | 第26页 |
| ·不同诱捕器引诱红脂大小蠹效果研究 | 第26-27页 |
| ·利用植物性诱芯监测红脂大小蠹技术的研究 | 第27页 |
| ·利用植物性诱芯引诱防治红脂大小蠹研究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8-35页 |
| ·试验地概况 | 第28-2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5页 |
| ·红脂大小蠹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29-30页 |
| ·红脂大小蠹不同配方的植物性诱芯野外进一步优化试验 | 第30-32页 |
| ·不同诱捕器引诱红脂大小蠹效果研究 | 第32-33页 |
| ·利用植物性诱芯监测红脂大小蠹技术的研究 | 第33页 |
| ·利用植物性诱芯引诱防治红脂大小蠹研究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5-53页 |
| ·红脂大小蠹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35-39页 |
| ·红脂大小蠹生活史 | 第35-36页 |
| ·生活习性 | 第36-38页 |
|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 第38-39页 |
| ·郁闭度 | 第38页 |
| ·坡向、坡位 | 第38页 |
| ·寄主生理状况 | 第38-39页 |
| ·天然混交林与纯林危害调查 | 第39页 |
| ·红脂大小蠹不同配方的植物性诱芯野外进一步优化试验 | 第39-43页 |
| ·不同诱捕器引诱红脂大小蠹效果研究 | 第43-44页 |
| ·利用植物性诱芯监测红脂大小蠹技术的研究 | 第44-47页 |
| ·红脂大小蠹成虫发生期监测 | 第44-46页 |
| ·红脂大小蠹诱捕量与林木危害间的关系 | 第46-47页 |
| ·利用植物性诱芯引诱防治红脂大小蠹研究 | 第47-53页 |
| ·诱捕器大量引诱红脂大小蠹研究 | 第47-49页 |
| ·红脂大小蠹植物性驱避剂林间应用技术研究 | 第49-53页 |
| 第四章 结论和讨论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3页 |
| ·讨论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 致谢 | 第62-64页 |
| 附图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