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巫山—奉节—巫溪”金三角旅游资源整合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学术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的实用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及创新 | 第12-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页 |
·论文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 第13-14页 |
2 研究现状与理论述评 | 第14-26页 |
·国外研究现状及理论述评 | 第14-17页 |
·旅游及其资源定义研究 | 第14页 |
·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国外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 第15-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及文献述评 | 第17-26页 |
·旅游资源概念及其划分 | 第17-18页 |
·旅游区域的划分 | 第18-19页 |
·旅游资源评价及其整合研究 | 第19页 |
·区域旅游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对三峡库区旅游资源整合的研究 | 第23-26页 |
3 “金三角”旅游资源现状 | 第26-38页 |
·“金三角”旅游资源概况 | 第26-27页 |
·“金三角”自然资源 | 第26-27页 |
·“金三角”人文资源 | 第27页 |
·“金三角”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分析 | 第27-31页 |
·“金三角”旅游资源的分析 | 第27-28页 |
·长江三峡旅游市场分析 | 第28-29页 |
·“金三角”周边省份旅游资源分析 | 第29-31页 |
·“金三角”旅游资源的评价 | 第31-34页 |
·分散性评价 | 第31-32页 |
·垄断性评价 | 第32-33页 |
·互补性评价 | 第33页 |
·重要性评价 | 第33-34页 |
·“金三角”旅游分散性带来的危害 | 第34-38页 |
·管理体制和思想意识的障碍 | 第35页 |
·旅游资源的分散导致旅游市场无序竞争 | 第35-36页 |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 第36页 |
·旅游接待能力有限 | 第36-38页 |
4 “金三角”旅游资源整合的意义 | 第38-42页 |
·“金三角”旅游资源整合的原因 | 第38-41页 |
·整合是“金三角”国民经济发展态势的要求 | 第38页 |
·整合是长江三峡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38-39页 |
·旅游资源的互补性为“金三角”旅游整合提供了可能 | 第39-40页 |
·区位关系的适宜性促进了“金三角”地区的资源整合 | 第40-41页 |
·“金三角”旅游资源整合的意义分析 | 第41-42页 |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使区域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 第41页 |
·促进当地就业和移民安置工作 | 第41页 |
·有利于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 第41页 |
·改善区域产业结构,缓解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问题 | 第41-42页 |
5 “金三角”旅游资源整合的对策研究 | 第42-52页 |
·整合目标、指导思想、主导价值 | 第42-43页 |
·“金三角”旅游资源整合目标的确立 | 第42-43页 |
·“金三角”旅游资源整合指导思想的确立 | 第43页 |
·“金三角”旅游资源整合主导价值的确立 | 第43页 |
·“金三角”旅游资源整合的对策分析 | 第43-49页 |
·旅游管理体制和政策的整合是区域旅游整合的保障 | 第43-45页 |
·把握整合要素,变无序竞争为有效竞合 | 第45-47页 |
·交通资源的整合是区域旅游整合的骨架 | 第47-48页 |
·推动整合中心区域的形成,改变落后的接待能力 | 第48-49页 |
·“金三角”旅游资源整合的模式及其演变 | 第49-52页 |
·“金三角”旅游点整合的模式 | 第49-50页 |
·“金三角”旅游线路整合的模式 | 第50页 |
·“金三角”旅游资源整合的形态演变 | 第50-52页 |
6 结论与前景展望 | 第52-61页 |
·主要结论 | 第52-53页 |
·“金三角”旅游发展前景预测 | 第53-59页 |
·预测模型构建思路 | 第53-54页 |
·SD 模型的构建 | 第54-59页 |
·后期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注释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 第66-79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79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