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 第1-9页 |
一、财政风险定义的比较、分类与综合 | 第9-12页 |
1. 从“风险”的含义入手,推导财政风险的定义 | 第9-10页 |
2. 用“财政困难”或“财政危机”解释财政风险 | 第10-11页 |
3. 将财政风险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并分别加以界定 | 第11-12页 |
4. 本文所界定的财政风险的范畴 | 第12页 |
二、财政风险的类型、特征及其表现 | 第12-18页 |
1. 财政风险的基本类型划分及评述 | 第13页 |
2. 财政风险的基本特征及其制度性根源 | 第13-16页 |
3. 财政风险的外在表现和中国现有财政风险水平评估 | 第16-18页 |
三、中国财政风险的形成原因 | 第18-25页 |
1. 财政风险的外因分析 | 第18-21页 |
(1) 经济衰退的原因 | 第18页 |
(2) 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 | 第18-19页 |
(3) 金融风险 | 第19-20页 |
(4) 经济转轨的改革成本 | 第20页 |
(5) 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 | 第20-21页 |
2. 财政风险的内因分析 | 第21-25页 |
(1) 财政体制不完善 | 第21-22页 |
(2) 财政监管不到位 | 第22-23页 |
(3) 财政政策效应偏差 | 第23页 |
(4) 政府行为不规范 | 第23-24页 |
(5) 财政职能定位不当 | 第24-25页 |
四、财政政风险指标(CZFX)的确定 | 第25-27页 |
1. 樊纲的国家综合负债率及评述 | 第25-26页 |
2. 刘尚希的总量财政风险法则及评述 | 第26页 |
3. 本文选用的财政风险指标 | 第26-27页 |
五、制度因子的选取 | 第27-30页 |
1. 国有化率(GYHL) | 第27-28页 |
2. 市场化指数(SCH) | 第28页 |
3. 财政分权指数(CZFQ) | 第28-29页 |
4. 交易费用率(JYFY) | 第29-30页 |
六、引入制度因子的财政风险实证分析 | 第30-33页 |
1. 构建包括制度因子在内的财政风险影响模型 | 第30-32页 |
2. 实证分析的结果解释与理论修正 | 第32-33页 |
(1) 国有化率(GYHL)和财政风险指数(CZFX)呈反向变动 | 第32-33页 |
(2) 剔除市场化指数(SCH)和交易费用率(JYFY) | 第33页 |
七、简要的结论 | 第33-35页 |
1. 几点不能忽略的辨证关系 | 第33-34页 |
2. 防范财政风险的制度性思考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0页 |
附表 | 第40-48页 |
附表一 | 第40-41页 |
附表二 | 第41-42页 |
附表三 | 第42-43页 |
附表四 | 第43-44页 |
附表五 | 第44-45页 |
附表六A | 第45页 |
附表六B | 第45-46页 |
附表七A | 第46页 |
附表七B | 第46页 |
附表七C | 第46-47页 |
附表八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