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钴粉的制备工艺与表面改性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钴及超细钴粉的应用 | 第11-13页 |
·金属钴的性质 | 第11页 |
·超细钴粉的用途 | 第11-13页 |
·超细钴粉在硬质合金行业的应用 | 第11-12页 |
·超细钴粉在陶瓷领域的应用 | 第12-13页 |
·超细钴粉在电子器件行业的应用 | 第13页 |
·超细钴粉在特种工具上的应用 | 第13页 |
·超细钴粉在电池行业的应用 | 第13页 |
·超细粉体的特性 | 第13-15页 |
·超细粉体的微观特性 | 第13-15页 |
·超细粉体的界面与表面效应 | 第13-14页 |
·超细粉体的尺寸效应 | 第14页 |
·超细粉体的量子尺寸效应 | 第14-15页 |
·超细粉体的宏观特性 | 第15页 |
·超细钴粉研究动态 | 第15-22页 |
·钴粉的生产现状及技术进展 | 第15-19页 |
·国内外钴粉生产的基本情况 | 第15-19页 |
·国内钴粉生产现状 | 第16页 |
·国外钴粉的生产技术及国内外钴粉生产的发展趋势 | 第16-18页 |
·我国钴粉生产发展的方向 | 第18-19页 |
·超细钴粉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高压水喷雾法 | 第19页 |
·沉淀-氢还原法 | 第19页 |
·电解法 | 第19-20页 |
·高温热裂解法 | 第20页 |
·微乳液法 | 第20-21页 |
·多元醇还原法 | 第21-22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2-23页 |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 第23页 |
·本课题拟研究的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超细钴粉的实验制备 | 第24-38页 |
·实验总体方案的确定 | 第24-25页 |
·实验总体方案 | 第24页 |
·实验方案的确定 | 第24页 |
·工艺流程 | 第24-25页 |
·工艺流程图 | 第25页 |
·实验试剂和设备 | 第25-26页 |
·实验装置 | 第26页 |
·实验制备 | 第26-38页 |
·前躯体的制备 | 第26-29页 |
·前驱体的制备原理 | 第26-27页 |
·前躯体 Co(OH)_2粉末制备方法 | 第27-28页 |
·反应过程及现象 | 第27-28页 |
·过滤、洗涤 | 第28页 |
·干燥 | 第28页 |
·实验现象分析和需注意的问题 | 第28-29页 |
·超细钴粉的制备 | 第29-36页 |
·超细钴粉的制备原理 | 第29-34页 |
·液相还原理论 | 第29-31页 |
·沉淀理论 | 第31-33页 |
·结晶过程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 | 第33-34页 |
·超细钴粉的制备方法 | 第34-36页 |
·反应过程及现象 | 第35页 |
·过滤、洗涤 | 第35页 |
·真空干燥 | 第35-36页 |
·实验现象分析和需注意的问题 | 第36页 |
·制备过程中的循环利用 | 第36-38页 |
·多元醇的再利用 | 第36-37页 |
·有机溶剂的再利用 | 第37-38页 |
第三章 表面改性技术 | 第38-60页 |
·超细粉体的表面改性 | 第38-44页 |
·表面改性原理 | 第39-40页 |
·纳米颗粒表面改性方法 | 第40-42页 |
·纳米颗粒表面物理改性 | 第40-41页 |
·表面活性剂法 | 第40-41页 |
·表面沉积包覆法 | 第41页 |
·纳米颗粒表面化学改性 | 第41-42页 |
·表面化学改性影响因素 | 第42-43页 |
·纳米颗粒表面性质的影响 | 第42页 |
·改性剂的种类、用量及使用方法的影响 | 第42页 |
·工艺设备及操作条件的影响 | 第42-43页 |
·表面改性工艺 | 第43-44页 |
·干法工艺 | 第43页 |
·湿法工艺 | 第43-44页 |
·复合工艺 | 第44页 |
·纳米颗粒的团聚与分散 | 第44-50页 |
·纳米颗粒团聚的原因 | 第44页 |
·空气中纳米颗粒的团聚和分散 | 第44-45页 |
·液体介质中纳米颗粒的存在行为 | 第45-49页 |
·液体介质中纳米颗粒的表面吸附 | 第45-46页 |
·液体介质中纳米颗粒的分散问题 | 第46-47页 |
·液体介质中纳米颗粒的分散稳定理论 | 第47-49页 |
·改善纳米颗粒在液体介质中分散性的途径 | 第49-50页 |
·表面活性剂 | 第50-60页 |
·表面活性剂在纳米粉体制备中的作用原理 | 第51-52页 |
·表面活性剂胶团形成纳米反应器 | 第51页 |
·吸附层相互作用对 Gibbs自由能变化的影响 | 第51-52页 |
·影响微型反应器尺寸的因素 | 第52页 |
·表面活性剂分类 | 第52-54页 |
·根据表面活性剂亲水基性质 | 第52-53页 |
·根据表面活性剂亲油基性质 | 第53-54页 |
·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作用 | 第54页 |
·活性剂分子结构特点作用 | 第54页 |
·改善纳米微粒表面性能 | 第54页 |
·控制纳米材料结构 | 第54页 |
·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作用 | 第54-55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PH值的影响 | 第55页 |
·电解质的影响 | 第55页 |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 第55-57页 |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原则 | 第55页 |
·选用的表面活性剂类型 | 第55-57页 |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实验过程及结果的影响 | 第57-58页 |
·单一表面活性剂对超细钴粉制备的影响 | 第57-58页 |
·复合表面改性剂的影响 | 第58页 |
·高温液相还原法中的表面活性剂原理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及超细钴粉的表征 | 第60-70页 |
·试验结果分析讨论 | 第60-65页 |
·自制 Co(OH)_2对后续反应的影响 | 第60页 |
·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因素对钴粉性能的影响 | 第60-65页 |
·试剂加入先后顺序的影响 | 第60-61页 |
·还原剂种类的影响 | 第61页 |
·还原剂初始浓度比的影响 | 第61页 |
·NaOH及其加入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62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62-63页 |
·表面活性剂对钴粉粒度的影响 | 第63-65页 |
·超细钴粉的分析检测 | 第65-70页 |
·X射线衍射分析与测试 | 第65-68页 |
·SEM的分析与检测 | 第68页 |
·激光粒度分析仪 | 第68-69页 |
·激光粒度分析仪原理 | 第68页 |
·激光粒度分析仪特点 | 第68-69页 |
·元素分析仪 | 第69页 |
·化学滴定法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附图1 | 第71-72页 |
附图2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发表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