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前言 | 第8-10页 |
| 一《管子》的经济伦理思想 | 第10-18页 |
| (一) 《管子》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 | 第10-13页 |
| (二) 《管子》中经济过程的伦理规范 | 第13-18页 |
| 二《孟子》的经济伦理思想 | 第18-23页 |
| (一) 民本思想 | 第18-19页 |
| (二) 《孟子》德性主义经济伦理思想 | 第19-23页 |
| 三《管子》与《孟子》经济伦理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23-26页 |
| (一) 《管子》经济伦理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23-25页 |
| (二) 《孟子》经济伦理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25-26页 |
| 四《管子》与《孟子》在经济伦理思想上的联系与区别 | 第26-39页 |
| (一) 《管子》与《孟子》在经济伦理思想上的一致性 | 第26-28页 |
| (二) 《管子》与《孟子》在经济伦理思想上的差异 | 第28-38页 |
| 1“礼”与“仁”——经济伦理观不同的起源论 | 第30-31页 |
| 2“自利心”与“同情心”——经济伦理行为不同的原动力。 | 第31页 |
| 3 利义并重和“怀义去利”——不同的经济伦理取向 | 第31-33页 |
| 4 不同的管理伦理思想 | 第33-35页 |
| 5“霸业”与“王业”——经济活动不同的价值目标。 | 第35-36页 |
| 6 不同的富民思想。 | 第36-37页 |
| 7“人”化与“圣”化——两种经济伦理思想所要达到的道德层次不同 | 第37-38页 |
| (三) 《管子》与《孟子》经济伦理思想差异的原因 | 第38-39页 |
| 五《管子》与《孟子》经济伦理思想的影响 | 第39-44页 |
| (一) 《孟子》经济伦理思想的影响 | 第39-41页 |
| (二) 《管子》经济伦理思想的影响 | 第41-44页 |
| 六《管子》与《孟子》经济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 第44-46页 |
| (一) 有助于塑造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性观 | 第44-45页 |
| (二) 有助于社会主义功利论与道义论相结合的经济伦理观的构建 | 第45-46页 |
| 结束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后记 | 第49-50页 |